-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quán)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quán)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chuàng)意玩具書(精裝4冊)
哲學門(總第十六輯)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01133439
- 條形碼:9787301133439 ; 978-7-301-13343-9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門(總第十六輯) 節(jié)選
bsp; 時間視域下的康德因果學說
莊振華
提 要:康德哲學立足于有限性,其核心學說——因果學說——是
由近代科學時間觀所塑造的。近代科學的時間觀雖然在康德那里起了
一種根本的構(gòu)造作用,并啟示了后世的時間一空間境域觀,卻也成了康
德的局限所在。
關(guān)鍵詞:自由 時間性 因果性 近代科學時間觀
在哲學史上,首次對因果性(causality)進行徹底的質(zhì)疑和針對此質(zhì)疑進
行堅定的捍衛(wèi),發(fā)生于休謨與康德之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康德哲學作
為近代以來西方哲學的樞紐,總是得到人們的一再回顧,而因果性問題正如
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指出的那樣,是康德哲學的重中之
重①,因此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主題。我們知道,康德對因果性問題的解決
方案①也是由他的二元世界說決定的,但這樣輕松地說說固然容易,卻往往
容易忽略問題的關(guān)鍵。
筆者認為,康德的因果學說是由他的近代科學時間視域來塑造的。康
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不惜花大量筆墨詳細闡述他的“先驗演繹”、圖式論
和“經(jīng)驗類比”,“**批判”中這三處*為晦澀的地方著重說明的就是概念
的合法性問題,亦即概念如何通過一定的時間機制落實到有限的存在中去
的問題。而本文所關(guān)注的就是這一時間機制。
本文致力于對如下幾個問題勾畫出一個初步的輪廓:(1)因果性②在康
德哲學中為何具有一種獨占性地位?(2)由這個問題延伸到康德的時間觀
之后,我們將討論,他的因果學說有些什么貢獻和局限?以及,海德格爾在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對康德做出的回應(yīng)③又有什么問題?④
一 康德的問題情境與范疇的分疏
考察康德的三組關(guān)系范疇(實體與屬性,原因與結(jié)果,交互作用),不難
發(fā)現(xiàn)康德的工作實際上是在傳統(tǒng)主客體相符合的真理觀框架內(nèi),以他的先
驗學說對因果性做了一種重置,從而為客觀必然性奠定了基礎(chǔ),也就是確立
了真理的客觀必然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因果性在康德的關(guān)系范疇
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為了理解康德所面臨的問題情境,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因果學說在古
代與近代的“前史”。
在休謨之前,因果問題作為一個主題,主要不是以“原因一結(jié)果”的二元
模式出現(xiàn),而是在追求事物根據(jù)(reason,der Grund)的驅(qū)動之下,以作為“根
據(jù)”的表現(xiàn)之一(原因)的面目出現(xiàn)的,所以嚴格說來,此時因果性(causality)
問題的輪廓還不甚鮮明,應(yīng)當稱作“原因論”。在比較寬泛的意義上,前蘇格
拉底哲學家們所追求的各種基質(zhì)(substrate)——譬如“水”、“氣”等等——
以及柏拉圖那里的“理念”,已經(jīng)是事物的一種“原因”了。亞里士多德以他
的“四因說”以及“**因”(自身不動的推動者)學說將古代的“原因”說系統(tǒng)
化了①,雖然他對“四因”的界說也常常是不定型的、試探性的②,“四因”所要
解釋的,主要是事物為何以及如何會以如此這般的方式存在,而不是在“因
果性”的框架內(nèi)討論原因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為何會有這樣的關(guān)系。
中世紀的原因論并不是對亞里士多德學說的單純注釋而已,在13世紀
亞里士多德的文本被介紹到西方之前,上帝作為世界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的原因)
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比如鄧斯·司各脫對上帝存在的證明即是對這一原
因觀念的一種深刻顯示。而亞里士多德的文本和思想大量傳人西方之后,
人們開始結(jié)合亞里士多德的原因論展開神學的論說。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