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44087
- 條形碼:9787502944087 ; 978-7-5029-440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 節選
bsp;前言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建筑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
支柱產業之一。然而,由于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建筑施工隊伍急劇增加,大量民工未經足
夠培訓就從事建筑生產,加之建筑工程本身往往施工難度大、周期長、技術復雜、承包商多
等特點,施工安全問題樾來越突出。為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幫助建筑施工單位的
管理人員與工人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施工安全技術,我們根據國家*新的有關規范,組織編寫
了這本建筑施工安全專業書籍。
本書試圖以系統科學為指導,構建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與事故控制體系。**章與
第二章,對建筑施工安全作了概括性說明;第三章與第四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建筑施工危害
辨識與安全評價;第五章與第六章,較全面地論述了建筑施工事故預防與應急救援技術;*
后,在第七章中,闡述了建設工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
本書是集體勞動的成果,其中,**、二、三章主要由陳連進同志撰寫,第四、五章主
要由吳方靖同志撰寫,第六章主要由郭定國同志撰寫,第七章為林禮進和郭定國同志合作完
成。另外,參與本書編寫、審定的還有博士生周德紅、齊福強、姚東等同學以及陳偉韜、陳
煒琳、彭長樂、侯惠明、王少杰、初向華等同志。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囪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云勝同志的幫助和福建泉州新時
代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的支持,還有許多朋友提供了大量素材與資料,謹此致謝!
由于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出現不妥乃至錯誤之處,請讀者不吝指教。
作 者
2007年12月
第三章 建筑施工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節 概 述
一、危險、有害因素的定義
危險因素: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對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因素。
通常情況下,對兩者并不加以區分而統稱為危險、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觀存在的危險、
有害物質或能量超過臨界值的設備、設施和場所等。
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的原則
1.科學性
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是分辨、識別、分析確定系統內存在的危險,而并非研究防止事
故發生或控制事故發生的實際措施。它是預測安全狀態和事故發生途徑的一種手段。這就要
求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必須要有科學的安全理論作指導,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統安全狀
況危險、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的規律,并予以準確
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顯示出來,用嚴密的合乎邏輯的理論解釋清楚。
2.系統性
危險、有害因素存在于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對系統進行全面、詳細的剖析,研
究系統和系統及子系統之間的相關和約束關系,分清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相關的危險、
有害性。
3.全面性
辨識危險、有害因素時不要發生遺漏,以免留下隱患。要從廠址、自然條件、總圖運輸、
建(構)筑物、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裝置、特種設備、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統,設施、制
度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辨識;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轉、操作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還要
分析、辨識開車、停車、檢修,裝置受到破壞及操作失誤情況下的危險、有害后果。
4.預測性
對于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其觸發事件,亦即危險、有害因素出現的條件或設想的
事故模式。
三、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與控制的重要意義
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與現場環境影響因素是導致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根源,為了控制和
減少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施工風險和施工現場環境影響,實現安全生產目標,并持續改進安
全生產業績,預防發生建設工程施工事故,需要對建設工程施工危險源與現場環境影響因素
進行辨識,這也是建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計劃的一項主要工作內容。
四、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與控制策劃的基本過程
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基本思路是,辨識與施工現場相關的所有危險源與環境影響因
素,評價出重大危險源與重大環境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安全控制措施
和安全生產管理方案,明確危險源與環境影響因素的辨識、評價和控制活動與安全生產保證
計劃其他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對其實施進行安全控制。
對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與現場環境影響因素辨識,各項工程開工前便應成立危險源辨識
評價工作組,由主管經理任組長,安全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小組成員由各部門相關人員組
成。組長應組織工作組成員進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辨識方法、評價方法的學習
和培訓,并做好相關記錄。各項工程一開工,工作組就應立即對本工程項目存在的危險源進
行辨識、評價,填寫相關表格上報本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工作組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評
價、更新本工程項目的重大風險和危險源及其
控制計劃,并及時上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
對危險源安全風險和環境影響因素影響的
控制是一個隨施工進度而動態發展、不斷更新
的過程,需要建筑工程項目全體員工的共同參
與。它通常由辨識、評價、編制安全保證計
劃,實施安全控制措施計劃和檢查五個基本環
節構成。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管
理人員應根據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施工方
案、施工工藝、相關方要求與群眾投訴等客觀
情況的變化,以及安全檢查中發現所遺漏的危
險源、環境影響因素或者新發現的危險源、環
境影響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原有辨識、評
價和控制策劃結果進行及時評審,必要時進行
更新,不斷地改進、補充和完善,并呈螺旋式
上升。每經過一個循環過程(見圖3一1),就
需要制定新的安全目標和新的實施方案,使原
有的安全生產保證計劃不斷完善,持續改進,
達到一個新的運行狀態。因此,危險源與環境
影響因素的辨識、評價和控制策劃是一個不斷
完善、更新的動態循環和持續改進的過程。
五、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活動的范圍與內容
施工現場危險源辨識活動的范圍包括施工作業區、加工區、辦公區和生活區;企業機關
和基層單位所在的辦公場所和生活場所。危險源辨識與評價活動的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1)對工作場所設施的辨識。包括:①企業機關、基層單位、各部(科)室在辨識小
組領導下,負責管轄區域內的辦公設施(包括辦公室、廠院、樓道等)進行辨識;②行政
管理部門和各基層單位相關科室負責對所管轄的生活區域(包括食堂、浴室、俱樂部、宿
舍、廁所等)的設施進行辨識,并監督項目部對辦公區、生活區的辨識;③項目部辨識小
組負責對施工現場的辦公區、生活區(包括分包隊伍的食堂、宿舍等)、加工區(包括鋼
筋、木工、混凝土攪拌棚等)、施工作業區(包括四口防護、安全通道、作業面的材料碼
放、架子搭設、臨時用電架設等)設施的辨識;④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是企業自有的、企
業租賃的、分包方自帶的、業主提供的等均在辨識的范圍內。
(2)對工作場所使用的設備、材料、物資進行辨識。
(3)對常規作業活動進行辨識。按照正常作業計劃,項目部按分項、分部工程,對施
工作業和加工作業進行辨識和評價。
(4)對非常規作業活動進行辨識。基層單位、項目部未能按照正常作業計劃(如搶工
期、交叉作業)或冬雨期、夜間施工可能發生的危險源。
(5)對進入施工現場的相關方(分包隊伍、合同人員、來訪者、供方等)可能發生的
危險源進行辨識。
六、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評價和控制策劃的基本步驟
建筑工程施工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和控制策劃的基本步驟如圖3—1所示,主要包括:
(1)危險源辨識。辨識與各類施工作業和管理業務活動有關的所有危險源,考慮誰會
受到傷害或影響,以及如何受到傷害或影響。因此,應對施工現場業務活動分類,編制一份
施工現場業務活動表,其內容包括施工現場各類作業與管理業務活動涉及的場所、設施、設
備、人員、工序、作業活動、管理活動,并收集有關信息。
(2)安全風險評價。在假定的計劃(方案)或現有的控制措施適當的情況下,對與各
項危險源有關的安全風險作出主觀評價。評價人員應考慮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控制失
敗所造成的后果。
(3)判定安全風險的程度。判定假定的計劃(方案)或現有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把危
險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項目經理部自身的要求,據此
對危險源按安全風險程度的大小進行分類,確定重大危險源。
(4)編制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計劃(方案)。針對評價中發現的重大危險源,項目經理部
應編制安全生產保證計劃、控制措施計劃、專項施工方案等,以處理需要重視的任何問題,
并確保新的和現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適用和有效。
(5)評審控制措施計劃(方案)的充分性。針對已修正的控制措施(方案),重新評
價安全風險,并檢查安全風險是否足以把危險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其他
要求以及符合項目經理部自身的要求。
(6)實施控制措施計劃。對已經評審的控制措施設計(方案)具體落實到工程施工安
全生產過程中。
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 作者簡介
p>作者簡介
陳連進
男,1957年6月出生。高級工程師。1982年畢業于武漢地質學院探礦工程系勘探掘進
工程專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地下建筑工程05級博士研究生。曾先后在福建
省地質坑探隊,探礦工程處,福建省爆破器材工業公司,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基
礎分公司以及泉州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任職,從事探礦工程生產與管理,以及隧道工程、市
政工程、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從事工程爆破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持有公安部高級B
級爆管技術人員安全作業證,F任職單位為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總工辦,從事地下空間利用的
規劃研究。在國內有關刊物發表過控制爆破、工程爆破、應用注漿技術加固地基以及巖石動
態性的初步研究等論文十余篇。
吳方靖
男,1960年5月出生。1982年畢業于武漢地質學院探礦工程專業,同年分配到福建地
礦局第四地質勘探大隊任技術員,機隊長;1986年10月調往第二地質勘探大隊任工程師、
研究室主任、安全生產技術科長;1993年6月調入福建地礦建設集團公司,從事建筑施工
管理,歷任主任工程師、項目經理、公司質量安全部經理。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善于研究
和總結,并與公司有關人員共同編寫和完善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1995年通過省人事廳
評定為高級工程師。
郭定國
男,197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在福建省第
五建筑工程公司從事項目經理工作及企業行政管理工作十幾年。在工作中認真鉆研業務,勤
于思考,善于總結,表現突出,曾多次評為省級優秀項目經理和地區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
林禮進
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人,1968年7月出生,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
7月湖南長沙技校畢業,同年參加工作,2004年7月福建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本科畢
業,2004年7月考人中國地質大學巖土工程專業函授班。
工作經歷:1986年7月起,先后擔任福建省第二鉆探隊、省第二地質勘探大隊金剛鉆
頭研制室操作員、項目負責人;1994年11月起,擔任福建省第二地質工程公司第一工程處
施工員;1995年11月起,擔任福建省第二地質工程公司項目負責人;1996年6月起,擔任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