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金盾諺語詞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247588
- 條形碼:9787508247588 ; 978-7-5082-475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盾諺語詞典 內容簡介
諺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言簡意賅,富含哲理,以形象生動、簡潔凝練、質樸明快、含蓄雋永的藝術語言向人們揭示真理、傳授經驗,使人們從中獲得智慧,得到啟迪。一位西方哲學家曾經說過,一種語言本身就儲藏著那個民族的文化。的確,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習俗、心態乃至于思維和觀念,都能在語言中活生生地反映出來,諺語也是如此。
運用形象語言來傳授知識,是諺語的重要特點。而采用多種修辭手法在諺語中是十分普遍的,其中用得*多的是比喻。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前后兩個部分都用明喻;“口是傷人虎,言是割舌刀”,用的是暗喻;“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前一部分是喻體,與后一部分構成比喻關系;“人人有面,樹樹有皮”,后一部分是喻體,與前一部分構成比喻關系。如此等等,足見諺語構成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多樣性。
從語言的層面上看,諺語多通過形象化的語言來表示語義。多數諺語,除了本義之外,還有引申義或比喻義。引申義是本義的延伸,而比喻義則是本義的轉移,二者界線分明。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本義是種下瓜收獲瓜,種下豆收獲豆;引申義是指種下什么就能收獲什么;比喻義則轉指人事,指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但是,這種區別往往在釋義實踐中不受重視,如有的把“買金須問識金人”解釋為“比喻買貨要請教識貨的人”,把“自家有病自家知”解釋為“比喻自己的問題自己知道”,把“前人種樹,后人歇涼”解釋為“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等等,都是把引申義誤解成比喻義。
另外,有的諺語本義不起作用,而引申義或比喻義才是它的實際意義,如“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引申義“本領高強的人,往往會因疏忽大意招致失敗”才是它的實際意義;同樣,“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比喻義“貪圖錢財可使人良心變壞”、“朋友之間貴在相知,貴在志趣相投”才分別是它們的實際意義。
諺語里固然有不少含有“深刻的道理”,可以稱得上是“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從整體上看,諺語的思想內容極為豐富,單就學科性講,諺語就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際交往學、生理學、醫學、氣象學、農業學等方方面面;就其藝術性講,諺語語言口語化、形式多樣化,又都富有情趣、韻律,而且文字整齊、結構對稱,和諧有韻,容易記誦。千百年來,諺語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學藝術形式之一。所以,它也常常被人們譽為“智慧的花朵”、“哲理的小詩”、“生活的小百科”。
總之,諺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代著述,均有引錄;它更用于警戒、勸諷、啟迪或教育后人。
本詞典遵循規范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實用性的原則,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情感、家庭、個人修養、思想意志、世間百態、農業、自然、氣象、風土人情,以及其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盾諺語詞典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首字拼音檢字表
正文
詞目筆畫索引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