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關注孩子到18歲-家庭教育必讀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215108
- 條形碼:9787802215108 ; 978-7-80221-51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關注孩子到18歲-家庭教育必讀書 本書特色
對于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教育必須從探索孩子的興趣和習慣開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信心。
關注孩子到18歲-家庭教育必讀書 內容簡介
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教育必須從探索孩子的興趣和習慣開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關注孩子到18歲-家庭教育必讀書 目錄
嬰兒期孩子心理發育特點
懂得表達你對孩子的愛
關注孩子*初的語言
對孩子進行幽默感訓練
鼓勵孩子的智慧動作
呵護孩子的斷乳期
關注孩子的l歲打人事件
tips如何對待占有欲強烈的孩子
第二章 幼兒期(1—3歲)——孩子習慣初培養階段
幼兒期孩子心理發育特點
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
如何糾正孩子的嫉妒之心
教育說“臟”話的孩子
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好習慣
不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個小皇帝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
tips教育幼兒期孩子禮貌待客
第三章 學前期(3—6歲)——孩子社交初奠定階段
學前期孩子心理發育特征
學前期女孩的教育方式
學前期男孩的教育方式
教育喜歡撒謊的孩子
讓孩子從小樹立理財意識
tips學前期孩子的特殊教育
第四章 小學期(6-12歲)——孩子學習能力初訓練階段
小學期孩子心理發育特點
小學期孩子常見的課堂問題行為
培養孩子愛動腦子的習慣
讓孩子自己尋找學習動機
和孩子一起尋找學習方法
培養孩子早起的好習慣
不要讓孩子養成攻擊他人的性格
如何教育愛打小報告的孩子
tips不要讓上小學的孩子養成愛磨蹭的習慣
第五章 初中期(12—15歲)——孩子叛逆期初形成階段
初中期孩子心理發育特點
中學期孩子追星行為心理解讀
理解中學期孩子常見的叛逆心理
懂得中學期孩子常見的異性朦朧感
給孩子一個獨自選擇的機會
如何面對孩子的喋喋不休
……
第六章 高中期(15-18歲)——孩子目標初建立階段
第七章 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關注孩子到18歲-家庭教育必讀書 節選
家庭教育的重大意義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但是卻不懂得從小培養
孩子的高尚品德和修養。更多的父母將孩子寄托于學校,希望學校能為自己
“打造”出優秀的孩子。
當大多數父母把孩子不好的習慣,不良的行為,以及不滿意的成績歸罪于
學校和社會的時候,做父母的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
事實上,孩子的很多習慣,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父母影響的!都
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
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和
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導師和助手,既要負責孩子的身體發育,又要負
責孩子的心理發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又要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
養;既要教會孩子學習知識,又要教會孩子學會做人。
很多父母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沒有認識到科學的家庭教育對孩
子學業成功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家長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上重點學校。中華
婦女聯合會的一份資料表明,我國有接近3/4的家長教育方法欠妥或有嚴重偏
頗,只有不過1/4的家庭教育比較科學。很多專家呼吁家長們不要以為教育孩
子可以無師自通,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樹立正確的觀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雖懂得家庭教育的重大意義,卻簡單地將家庭教育概括為家教,
同時又把家教等同于輔導孩子學業.,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更本末倒置的
是,家長沒有做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家長的素養沒有提升,就想提升孩子的
素養,F代教育教學理論都認識到: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師。那么,
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樣首先要教育好家長,F代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監護人缺乏科學教育方法,特別是近幾十年內,獨生子女教育獨生子女的社會
自然現狀、家庭教育指導者身份混雜、沒有專門的家庭教育管理機構和體制等,
若不從現在加以引導和規范,必將給未來的國民教育留下隱患。
家長是孩子的**任教師,家庭是孩子與社會接觸的**站,是孩子綜合
能力培養的基地,孩子的整體素質應從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養。對孩子的教育
和培養,不僅僅表現在作業輔導上,更重要的是隨時隨地都要重視培養孩子的
良好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熱情豁達,勇敢頑強,樂于助人,開拓進取
的個性,以及適應環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學校促進孩子德、智、體全面
發展,教會孩子怎樣做人,從做人的根本學起,真正把孩子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
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性教育的基石,而且還主導著其他的教育,是任
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
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價值觀念。對家庭教育進行科學引導、現代技術支持
以及法律化,能對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導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平
穩、和諧、持續健康地發展。
鄧代玉
2007年11月23日
第五童
初中期(1 2~1 5歲)——孩子叛逆期
初形成階段
隨著孩子走進初中校園,大多數的父母會
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緊張起來l上了初中的孩子
和上小學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有
了自己的小“秘密”,很多事情開始不愿意告訴
父母。他們開始出現了叛逆的行為,原來當父
母給他們買新衣服的時候還很開心,現在突然
對父母買的新衣服抱怨樣式老套了。
上了初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偶像,而這
些偶像都是當紅明星!初中時期,孩子的性格
開始發生了變化,他們喜歡尋找一個安靜的地
方獨自呆著,他們開始喜歡喋喋不休地嘮叨個
沒完,他們喜歡和父母頂嘴,他們做錯事后不
道歉……
總之,上了初中的孩子身上有太多的毛病
和問題了!對于這些問題,很多父母傷透了腦
筋,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們,他們才能聽話。
專家告訴我們,初中孩子的所有變化都是
其心理和生理變化引起的,都是正常的現象,
父母要做的就是如何發現孩子的問題,針對孩
子的心理特征,做出有引導性的教育,幫助孩
子走過叛逆的初中期,培養起孩子的多種興趣
和愛好。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到了12~15歲的時候,也就是初中時期,孩子
在生理方面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種情況也給孩子心理方面帶來了巨大的
影響,使孩子的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面對這些變化,父母往往
束手無策。其實,孩子的初中期、也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初形成的階段,如
果父母不能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并進行及時的關注,孩子就會
出現很多心理障礙。而這些障礙在日后將產生嚴重的后果,如心理承受能
力極差等,使孩子很容易走極端或犯錯誤。比如性困惑,誘發犯罪行為
等。那么孩子這個階段的心理發育情況有哪些特點呢?
一、性心理上的變化
初中期孩子對身體發育上的巨大變化,缺乏思想準備和必要的生理衛
生知識,當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天發生變化時,他們既欣喜又恐懼。一方
面感覺自己長大了,想做出點成績來證實自己;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辨
別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對于自己身體的發育,孩子希望明白這方面的知識,卻又找不到正當
的途徑;同時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又不愿意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困惑。如
此,矛盾交錯,加上此年齡階段孩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使他們
很容易誤人歧途。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很正常的現象而產生不良的情緒,比如他們
對一些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性夢、月經等,感到非;炭植话,就會出
現一些憂慮。例如,女孩子來了月經生怕別人知道,對自己發育的胸部總
是想辦法隱藏起來;和經常在一起的異性同學或鄰居,也變得彼此疏遠起
來;把對異性的渴求當成是自己“心理邪惡”等等。
二、比較關注自我形象
隨著孩子生理的發展,外觀形象的變化,孩子開始比較強烈地關注自
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孩子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形象上的評價,或
過分地陶醉于自己的形象,或過分貶低自己的形象。有新聞曾經報道,一
個原本成績優異的女孩因聽到同學議論她長相丑陋而幾乎自殺。其實,這
就是孩子關注自我形象的一個表現。
當孩子認為自己的形象不夠好時,就會產生要改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
形象的迫切需求,傾向于維護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據此確定自己的行
動目標和方式。孩子的內心世界因此而越發豐富了起來,在日常生活和學
習中,會更多地思考自己該以何種姿態出現在別人的面前,會擔憂“別人
喜歡我,還是討厭我”等一系列關于自己的形象問題。
在孩子維護自己形象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為某些想法及行為不
能被成人所接受,而屢遭挫折,于是偏激地認為自己的行動障礙來自成
人,產生反抗心理。
三、半成熟狀態
孩子身體外形上的變化,使孩子感到自己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
自己,希望別人肯定自己,同時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聽不進
別人的意見。但由于不成熟,因而容易固執和偏激,出現種種種矛盾的情
況。主要表現在:
1.反抗與依賴并存
孩子的成人感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對一切都不愿順從,不
愿聽取父母等成人的意見,常處于一種與父母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在這
種情況下,越發感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某些愿望及要
求可能被父母所阻止和干涉,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更為疏遠。但
是,在孩子的內心里仍然希望能得到來自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
護,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因此,怎樣才能爭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才能將父母和自己的關系恢復到以前的那種親密的程度……這些問題
也是孩子所經常思考的。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