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4294
- 條形碼:9787100054294 ; 978-7-100-05429-4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本書特色
以泥河灣盆地和周口店為中心的華北北部和東北南部地區是中國舊石器考古開展*早、研究程度*深入的地區。80多年來,經幾代學者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20多年來,隨著泥河灣盆地一大批考古資料的公布,重新認識本區舊石器文化發展過程成為學界共同關心的話題。由于中外學術交流活動的增多,國外學者對本區舊石器文化發展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認識。另外,隨著學科的發展,舊石器考古的研究重心由對文化描述轉向對文化成因的探討。本書即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對華北北部和東北南部舊石器文化的發展過程、文化成因及人類行為進行探討。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內容簡介
以泥河灣盆地和周口店為中心的華北北部和東北南部地區是中國舊石器考古開展*早、研究程度*深的地區。該書對這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過程、文化成因及人類行為進行了深入探討,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作者杜水生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和博物館學的教學與研究。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目錄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節選
京師范大學史學文庫》總序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是中國高校*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第二類”分科演變而來。1912年稱北
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1928年單獨設系。1952年院系調整,北
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與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合并。北京師范大學歷
史學系的師資力量與綜合實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為日
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百年的演進歷程中,一批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如李大
釗、錢玄同、鄧之誠、朱希祖、王桐齡、張星瑯、楚圖南、陳垣、侯外
廬、白壽彝、柴德賡、趙光賢等,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辛勤
耕耘。經幾代人的努力開拓,北師大歷史學系學術積累豐厚,學風
嚴謹,久已形成了自身的優勢與特色。
如今的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是我國歷史教學與研究的重
鎮.學科門類大體齊備,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既有國內外知名的老
教授何茲全、龔書鐸、劉家和等,又有一批嶄露才華并在國內外史
學界頗具影響的中青年學者,綜合實力居全國高校歷史學科前列。
在教學方面,我系的課程改革、教材編纂、教書育人,都取得了顯著
的成績,曾榮獲國家教學改革重大成果一等獎。在科學研究方面,
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由白壽彝教授任總主編、我系眾多
教師參與編寫的多卷本《中國通史》,被學術界譽為“20世紀中國
史學的壓軸之作”。其他教師的學術論著也多次榮膺國內外各類
學術獎項,得到學界好評。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業已鑄就自己的輝煌,但學術的發展
無止境。今天,中國社會政通人和,學術研究也日新月異,我們又
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為了更好地傳承先輩學者的治學精神,
光大其傳統,進一步推動學科與學術的發展,本系決定編輯《北京
師范大學史學文庫》,陸續出版我系學者的學術論著,以集中展示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的整體學術水準。同時,相信這也將有助
于推動我國歷史學的發展。
商務印書館向以獎掖學術、傳播文化著稱,此次《北京師范大
學史學文庫》的編輯出版,也承蒙其大力支持。在此,謹致由衷謝
忱!
《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文庫》編輯委員會
第四章 石器原料與文化成因
探討中國舊石器文化的成因是近十多年來學術界關注的一個
前沿課題,對于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來說,實際上包含兩個命題:
一是相對于華北南部和中國南方地區來說,為什么在長達100多
萬年的歷史中,以小石片一刮削器為特征的石器文化一直占有統
治地位;另一個是和西亞、非洲和西歐的舊石器相比,為什么會缺
失模式II、III、IV技術;另外,在華北北部舊石器考古的研究史上,
關于石制品的性質曾經引發過多次討論,在20世紀60年代關于
周口店第l地點、80年代關于小長梁石制品進步性和原始性的討
論以及2000年前后關于東谷坨遺址文化性質的爭論,都多少與文
化成因有一定的關系,本章重點討論上述三個問題。
**節石制品的大與小
賈蘭坡先生1972年將華北舊石器時代文化劃分為兩個系
統①,中國舊石器文化研究中石制品的大小被賦予了特別的含義,
常常是判斷文化性質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學者關于界定石制品的
大小標準的討論①。隨著研究的深入,石器大小甚至成為文化分
區的重要依據,例如20世紀90年代,隨著華南地區礫石工業發現
逐漸增多,發現大型石器更多地和礫石工業聯系在一起,而小石器
多和小石片、刮削器聯系在一起,并因此將中國舊石器文化劃分為
南方的礫石工業和北方石片工業的二元結構②。然而迄今為止,
學者對石器大小的成因仍然眾說紛紜,其中關于石器大小與原料
的關系也曾經受到學界關注,但研究者對石料的認識仍局限于遺
址中石制品的原料特征③,從區域地質背景和石料力學性質來探
討石器大小和原料的關系仍顯得十分必要。
一、區域地質環境
在舊石器時代,巖石是制作工具的主要材料,由于不同地區地
史發育過程并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地區的地球表面留下了不同的
巖石,例如在火山活動比較頻繁的日本列島,火山玻璃成為一種比
較常見的石料;而在華北地區,由于古生代海相地層比較發育,因
此灰巖、白云巖是一種常見的巖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巖石都適合于人類制作生產工具,由于舊
石器時代人類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是打制,因此只有那些在硬度、
剛度等力學性質上符合生產、使用要求的巖石才會被人類選擇。
這樣,人類選擇哪一種巖石作為制作生產工具的原料主要取決于
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該地區或相臨地區在地史發育過程中有些
什么巖石,二是這些巖石中哪些在力學性質上符合人類的需求。
從大地構造的角度來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正好位于華北地臺
區,地史發育過程基本一致,古生代以前主要發育太古界古老變質巖
系、下元古界淺變質巖系和上元古界沉積巖系,早古生代寒武系一奧
陶系地殼下沉接受淺海相碳酸巖沉積,泥盆系 志留系退出海盆成為
剝蝕區,石炭系一二疊系為近海平原沼澤相沉積了一套海陸交互地層
和含煤地層,三疊系以后本區脫離海相沉積,部分地區含湖相地層。
中生代燕山運動和新構造運動在本區活動強烈,形成大量的火山巖體
和變質巖系①。從目前的發現來看,適合人類制作石器的原料主要來
源于中生代地層,現以泥河灣盆地和周口店地區為例詳述如下:
(一)泥河灣盆地
據河北省1:50萬地質圖,本區出露晚新生代前的地層,由老
而新概述如下②:
下太古界阜平群:出露于桑干河南北兩側的熊爾山區、石匣山
地西部及月山西北部,由花崗片麻巖、黑云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
巖和大理巖組成,由于多次遭受巖體侵入,產生了深度區域變質作
用,巖石普遍受到強烈混合巖化作用,形成各種混合巖。
震旦系:由頁巖、海綠石頁巖、石英巖、燧石灰巖、燧石白云巖、
泥灰白云巖、疊層白云巖構成,出露于桑干河兩側及壺流河以西以
南地區。
華北北部舊石器文化 作者簡介
杜水生,1965年生,山西省永濟市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和博物館學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