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廣西民居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093694
- 條形碼:9787112093694 ; 978-7-112-0936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西民居 本書特色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廣西絢麗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對壯族各種類型的干欄建筑,聲名遠播的平安寨,聞名遐邇的龍脊梯田,侗族特有的鼓樓、風雨橋、大歌,瑤族干欄,干欄做法等進行了細致刻畫,對大圩古鎮、熊村、蓮塘鎮仁沖村客家圍屋、黃姚古鎮等進行了介紹。
廣西民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千年家園”書系中的一個重要分冊。“千年家園”書系由中國建筑科技出版社組織我國民居方面的專家撰寫而成,是對我國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民居的大總結。《廣西民居》以清新自然的筆調,描述了廣西絢麗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壯族各種類型的干欄建筑,聲名遠播的平安寨,聞名遐邇的龍脊梯田,侗族特有的鼓樓、風雨橋、大歌,絢麗多彩的瑤族干欄,干欄的做法,廣西民居在滾滾時代潮流中的融合與發展,作者都用生動有趣的筆調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此外,作者還對大圩古鎮、熊村、坳背村等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書一改過去民居類圖書行文晦澀,偏重學術的特點,行文輕松自然,圖文并茂,極富可讀性,是一部從建筑技術向建筑文化轉型的佳作。本書照片精美,美不勝收,小橋流水人家,多姿多彩的民居,給終日在城市中奔波的人們提供了心靈休憩之所。 【讀者對象】本書適合旅游愛好者、大眾意義上的文化人、建筑從業者閱讀,不僅是深入了解廣西民居文化的精品佳作,還是一部集知識性與文學性與一體的普及性文化讀本。
廣西民居 目錄
壯族村寨——從遠古走來
平安寨晨光
龍脊梯田
龍脊古寨
金竹寨
坳背村
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干闌
鼓樓 大歌 風雨橋
侗族古歌與侗族村寨
鼓樓
馬胖鼓樓
華煉鼓樓
牙寨鼓樓
大歌
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
岜團風雨橋
江頭橋
絢麗多姿的瑤族干闌
紅瑤大寨
紅瑤小寨
獨立谷倉
苗山彩虹
木構干闌工匠和他們的竹簡式“圖紙”
木構干闌是怎么建起來的
木構干闌工匠
發展中的憂慮
融入廣西的北方院落
大圩古鎮
熊村
長崗嶺村
水源頭村
江頭村
龍井村
蓮塘鎮仁沖村客家圍屋
秀水村
黃姚古鎮
龐村
蘇村
大蘆村
忻城土司衙署
抱村
金秀村
富川縣古城、富川油沐村
富川的風雨橋
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廣西民居 節選
br />
1 9 9 7年,香港回歸祖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向歸來的香港贈送
了一具程陽風雨橋模型。這是一份情意深長的禮物。因為,正像
長城是中國的象征,埃菲爾鐵塔是法國的象征一樣,作為廣西木
構干闌民居的代表,程陽風雨橋是廣西的象征。
民居既是文明的成果,又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民居的創造者
是老百姓。老百姓為了過自己的日子而蓋自家的房子,那是一種
純樸而又率真的創造。與宮殿、衙署、廟宇相比,民居是*自由
的,它沒有那么多的束縛與禁律,沒有那么多的狂妄與造作,這
是它*可寶貴的品質,這使它所記述的歷史*少虛假與扭曲。
廣西所在的嶺南地區,是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104。26’~
兒2。04’,北緯20。54’~26。24’之間,陸地面積23.67萬平方公
里,東接廣東,西南與越南接壤,西部和西南分別與云南、貴州
相鄰,東北與湖南交界,南臨北部灣,海岸線長約1 5 0 0公里。
廣西多山。在四周山地的圍合之中,形成了一個山地丘陵性
盆地,連綿起伏的山嶺,又圍合出許多小盆地。大小相雜的盆地
群中,形成許多各具特色的文化圈。
廣西多水。河流縱橫,湖沼密布。河流分屬珠江、長江、桂
南沿海獨流人海和百都河四大水系。珠江水系在廣西的流域面積
占廣西總面積的8 5.2%,其干流西江,橫貫廣西,流入廣東,匯
珠江后人海;長江水系在廣西的河流主要為湘江和資江。
廣西南臨熱帶海洋,處于低緯度區,降水豐沛,熱量豐富,日
照適中,冬少夏多,各地年平均氣溫在l 6.5~2 3.1℃之間,大部
分地區年降水量為l 200~2000毫米,全年宜耕,四季常綠,是中
國生物資源*豐富的省區之一。
在如此獨特的環境中,廣西的先民們,創造了燦爛而又獨特
的遠古文明。木構干闌民居,便是廣西遠古文明的一朵奇葩。
今天,木構干闌連片分布在廣西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桂
北的龍勝各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桂南
的龍州縣,桂西南的靖西縣、那坡縣、德?h,桂中的金秀瑤族
自治縣,桂西的田東縣、田陽縣,桂西北的隆林各族自治縣、田
林縣和廣西*西端的西林縣的群山中,都有為數眾多的木構干闌
村寨和聚落,數以十萬計的廣西人,生活在干闌里。
無數曾經以自己的火焰照亮了天宇的古代文明,先后在歷史
的原野上消失了蹤跡。而我們今天走進生機勃勃的壯族村寨,或
是在侗族鼓樓前與少男少女們一起踏歌舞蹈,便能夠親切地感受
到廣西先民們心臟的跳動。廣西木構干闌民居,從遠古走來,融
歷史和今天于一身,并充滿自信地向未來走去,它的生命力何以
如此頑強?它應對變化何以如此從容?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什么樣
的奧秘?
早在夏、商、周時期,廣西地方與北方、與中原地區,就有
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系。自秦初開始,北方院落式民居隨著
北方移民的腳步,走進了廣西,從此拉開了院落式民居與木構干
闌互相融合的序幕。
木構干闌的源頭在廣西,它是與廣西的自然條件和稻作文明
聯系在一起的;院落式民居的源頭在北方,它原本是與北方的自
然條件和粟作文明聯系在一起的。這兩種不同源頭、不同類型的
民居形式,在祖國統一的大家庭里,在廣西各民族互相融合的大
潮流中,既循著各自發展的規律前行,保持著各自的特性,又互
相學習、互相融合,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與變化,逐步形成了一
個一體多元的整體。
今天的廣西民居,便是以這種一體多元的存在,講述著廣西
發展的歷史,講述著廣西各民族互相融合的歷史,講述著廣西各
民族人民團結奮斗,開發廣西、保衛祖國南疆的歷史。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