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簡帛(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48262
- 條形碼:9787532548262 ; 978-7-5325-482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簡帛(第二輯)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簡帛》創刊于2006年,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每年出版一輯。2013年受到學界肯定,被收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
★ 主題包括戰國文字研究,新出土楚簡研究,新出土秦漢簡研究,簡帛整理與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 書后附中國間帛學國際論壇人員名錄、日程安排及作者信息
友情提示:本書書脊有特價章,但內頁完好,介意的讀者請慎拍
近幾十年來,中國戰國秦漢時期的簡帛資料層出不窮。新發現造就新學問,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因而呈現新的繁榮和新的走向,簡帛資料的解讀、探究成為世界范圍的學衍熱點。
為了推動簡帛研究,促進國際簡帛學界的交流,芝加哥大學夏含夷教授、臺灣大學周鳳五教授、武漢大學陳偉教授商定,由三校共同發起、主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Excavated Texts)”。擬自2006年至2010年,即在五年時間內,每年召開一次。一次會議設計三五個主題,邀請世界各地學者參加,用三四天時間作比較從容、深入的討論。
**次會議,即“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承辦2006年11月8至10日在武漢大學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有:1.戰國文字研究2.新出土楚簡研究;3.新出土秦漢簡研究;4.簡帛整理與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來自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以及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共50位學者出席會議。發表論文48篇,在文字考釋、文本解讀和內涵探究上提出許多精辟見解;對于里耶秦簡和九連墩“簡冊”畫等*新發現,也有專文論述。這些成果代表了簡帛學前沿的*新思考和探索,標示著這個新興、交叉學科的蓬勃生機和旺盛的創造力。這次會議的經費,是由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和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歴史學院提供支持的。
由主辦三方提議,并得到與會學者的積極響應,會議論文結集為《簡帛》集刊特輯出版。會后,大多數與會學者對自己的論文作出修訂,并及時提交給《簡帛》編輯部。亦有幾篇論文,因故未能收入。另外有5篇論文是會議之外其他學者的投稿,在通過集刊審稿程序后,也收入本輯。
簡帛(第二輯) 內容簡介
簡介 《簡帛(第2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簡帛(第二輯) 目錄
簡帛(第二輯) 節選
- 主題:第二次購買了吧
第*次購買,*年購買時價格是*元。定價*元,三星價格*年*月是*元,參加滿*減速*元,最后*元拿下。*開,*頁,繁體橫排,*年*月*版*印。
- 主題:還行吧,沒想象的好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辯的專業學術刊集,圍繞相關的三個層面。一,以戰國文字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簡帛為主的先秦、秦漢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三,以簡帛資料為主要著眼點的先秦,秦漢史研究,發表論文和動態,評價、資料性文字,集刊實行改革的匿名發稿制度,堅持原創性,規范化,國際性,每年出版一輯。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