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雜劇形成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57850
- 條形碼:9787101057850 ; 978-7-101-0578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雜劇形成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中國戲劇史的專著,作者運用發現的唐宋雜劇、金元院本方面的新材料及大量的已知的材料,對雜劇發生與發展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對“雜劇”觀念的演化、宋代雜劇演化機理、腳色的由來及其意義、官本雜劇與金元院本劇目考釋、劇目的分類與方法論意義、元雜劇的表演形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對“斫撥”、“則劇”、“合生”等戲劇史中的難題作出了新的詮釋。本書提出的新理論——“類群理論”,是作者的研究課題及獲獎項目,對雜劇的形成作出了新的形態描述和理論闡釋,為戲劇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作者此課題被評為國家社科項目優秀成果,相關的著述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是具備一定學術水平的著作。此外,本書采用的“表演轉向”的研究路徑,從中國民間表演伎藝的“格式化框架內的套襲與變異”這一方法去考察戲曲發生與發展的路徑,也頗具新意。
雜劇形成史 目錄
一 總論——從新材料到新路向
二 類群理論——雜劇形成的形上之思
**章 雜劇的發生
**節 有關唐代雜劇的四條材料
第二節 “雜劇”的觀念史
第三節 《教坊記》“雜劇”條之歌舞戲疏證
第四節 唐代雜劇的形態
第五節 早期雜劇的演出方式——以熱戲為例
第二章 唐代雜劇釋疑
**節 “斫撥”與唐代雜劇形態
第二節 “則劇”解謎
第三節 “合生”與唐宋伎藝
第四節 類群理論在唐代雜劇研究中的運用
第三章 宋代雜劇及其演化機理
**節 新發現的北宋雜劇史料及其分析
第二節 雜劇形成的機理
第三節 宋代雜劇類群的相關群落
第四節 “南戲”本義與發源地
第五節 “鶻伶聲嗽”與南戲體制淵源
第四章 腳色的起源
**節 關于腳色制的本體思考
第二節 末色緣起
第三節 凈色由來
第四節 何以先有副凈后有凈——兼論副凈的起源
第五節 旦色得名
第六節 亞腳色諸名考
第五章 宋代官本雜劇劇目研究
**節 學術史的回顧和本書的視點
第二節 劇目類型與伎藝類型
第三節 和曲之劇劇目考
第四節 爨體之劇劇目考
第五節 腳色之劇劇目考
第六節 酸體之劇劇目考
第七節 雜體之劇劇目考
第六章 金元院本研究
**節 何謂院本
第二節 學術史的回顧
第三節 金元院本的著錄、分類及其考釋的依據與方法
第四節 《四道姑》、《呆秀才》院本的發現及現存金元院本
第五節 “上皇院本”的蘊意及劇目考
第六節 “霸王院本”的英雄渴望及劇目考
第七節 “拴搐艷段”釋義、形態及劇目考
第八節 “打略拴搐”解題、劇目考及方法論意義
第九節 “沖撞引首”解題、形態及劇目考
第十節 “諸雜大小院本”的形態及劇目考
第十一節 “諸雜院爨”的形態及劇目考
第七章 元雜劇的表演形態
**節 元雜劇與南戲中人物上下場的表演按語
第二節 作為插演的戲曲
第三節 元雜劇中的“坐演”方式
主要引用文獻
后記
雜劇形成史 作者簡介
劉曉明,江西吉安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院長,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國務院特殊津貼。1973年插隊于井岡山,當過工農商學兵,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曾任敢死隊員。先后考入江西師大歷史系、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史》等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成果獲廣東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及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