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最美國寶全書
-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
>
西洋鏡第八集--中國古典家具圖錄
-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國古代藏書
-
>
西藏瑰寶:吐蕃 分治時期壁畫精選
-
>
西藏瑰寶:歷代炊具餐具精選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裝精裝 全二冊)
青瓷斷代與辨偽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青瓷窯的歷史發展、青瓷的時代風格與特征、青瓷收藏與鑒賞三大部分。
青瓷斷代與辨偽 目錄
**章 青瓷窯的歷史發展
一、越窯
二、龍泉窯
1.龍泉窯的歷史文化
2.龍泉窯的龍泉民風習俗
三、耀州窯
1.窯場燒瓷始末與宋代的鼎盛
2.溫潤如玉的耀窯秘色青釉
3.優美多樣化的器物種類與造型
4.犀利灑脫的刻花和印花
5.豐富多樣的紋樣圖案
6.耀州瓷器的時代特征
四、長沙窯
1.歷史文化背景
2.生產工藝
3.裝飾藝術
五、汝、官窯
1.汝窯、臨汝窯變遷
2.北宋官窯瓷款鑒別
3.北宋汝官窯瓷疑難點解析
4.關于北宋官窯
第二章 青瓷的時代風格與特征
一、原始瓷器的性質(商、周、春秋)
1.原始瓷的基本原則
2.商中期的原始瓷
3.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
4.西周時期原始瓷器
5.春秋時期的原始瓷器
二、原始瓷到成熟青瓷的過渡時期(戰國、秦漢)
1.戰國時期的成熟青瓷
2.秦漢時期的青瓷
3.成熟時期的青瓷總結
三、我國各地青瓷制造業的發展和壯大時期(三國、魏晉、南朝)
(一)三國、魏晉、南朝
1.胎釉分析
2.器型變化
3.紋飾變化
4.款識變化
四、南北方相應發展的時期(北朝、隋朝)
(一)北朝瓷器的有所不同和有所發展
1.胎釉分析
2.器型變化
3.紋飾變化
(二)隋朝瓷器的各種特征
1.胎釉分析
2.器型變化
3.紋飾變化
五、青瓷主流、青白相映的繁盛時期(唐、五代)
1.瓷器的胎釉分析
2.器型變化
3.紋飾變化
4.款識分析
六、制瓷業登峰造極、百花齊放的時期(宋代)
1.胎釉分析
2.瓷器的器型變化
3.紋飾變化
4.瓷器的款識變化
第三章 青瓷收藏與鑒賞
一、古代青瓷的收藏分析
1.明晰青瓷的源流
2.關注海外青瓷市場
3.國內青瓷市場
4.收藏青瓷應注意的幾方面
5.對青瓷市場的預測
二、青瓷的鑒定方法
1.青瓷鑒定的常用方法
2.古代陶瓷鑒定注意事項
三、瓷器收藏當中的術語與俗語
四、古瓷器的紋飾圖案特征
青瓷斷代與辨偽 節選
**章 青瓷窯的歷史發展
一、越窯浙江,古稱越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曾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尤以青瓷的創燒影響深遠。東漢時期,越人率先燒制出越窯青瓷,開創了中國瓷器發展的新紀元。經過六朝時期的發展,越窯規模擴大,產品日臻完美。尤其在晚唐至宋初,吳越王朝所產的秘色瓷更令世人折服,唐代詩人陸龜蒙發出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慨嘆(圖13)。
五代末期以后,浙南與浙東薪火相傳,龍泉窯異軍突起,獨領風騷。龍泉青瓷產品遠涉重洋,暢銷海外。宋室南渡之后,因襲故京遺制,于臨安修內司和郊壇下設立了官窯,專為朝廷燒造釉色瑩澈、紫口鐵足的曠世珍瓷。
陶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及主要文化遺存。浙江陶瓷歷史悠久,*早可上溯到史前河姆渡遺址的夾炭黑陶;春秋戰國時,浙江印紋硬陶及原始瓷相當發達;東漢晚期,浙江成為成熟瓷器的*早發源地之一;經過六朝的迅速發展,自中唐晚期起至五代及北宋早期,以慈溪上林湖為中心產地的越窯成為南方青瓷的代表,史稱“南青北白”,當時生產的“秘色瓷”除大量“上貢”、“朝貢”皇室及內銷外,還大批遠銷亞、非各國,慈溪上林湖成為當時世界性的*大青瓷生產基地。
越瓷之名,*早見于唐代,陸羽《茶經》,其中有“越瓷類玉”之說。
越瓷是世界上*早生產的瓷器,主要產地在余姚、上虞、紹興一帶。自東漢開始,經三國、兩晉、唐,一直至宋代,長達千余年。越瓷的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釉色滋潤,深受當地文人墨客的贊賞和喜愛,并且留下了很多耐人尋味的精彩詩話。
……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