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著述與宗族:清人文集編刻方式的社會學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58833
- 條形碼:9787101058833 ; 978-7-101-0588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著述與宗族:清人文集編刻方式的社會學考察 內容簡介
本書借助張舜徽先生對600部清人文集研究的成果,通過對清人文集的編刻方式的統計分析,及與宗族的象征——族譜的編刊活動的比較,從社會學的視角探討清人圖書文化活動在宗族傳承、科舉教育和學術研究中發揮的軸心作用,揭示傳統著述、編刊與宗族是一種相互適應的文化生態關系。1860年之后的印刷技術變革打破了這種生態關系,對著述、出版以及社會各層面的影響迄今尚存。探索現行制度與傳統文化積累之間的轉換與對接,對當代圖書出版事業有很大幫助。
著述與宗族:清人文集編刻方式的社會學考察 目錄
**章 相關概念的界定
**節 別集的概念與源流
第二節 別集的著述與編撰
第三節 清人別集綜述
第四節 宗族的概念界定及其起源、發展、演變
第二章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600部文集編輯出版方式的統計分析
**節 為先人先師編刊方式概述
第二節 自編文集與立言不朽
第三節 為同里鄉邦編刊概述
第四節 編輯為業概述
第三章 清人著名科舉家族的著述出版活動考察
**節 清代狀元著述編刊情況分析
第二節 清代著名科舉家族的著述編刊情況分析
第四章 清人學術活動的宗族化特征
**節 子承父業的學術活動與著述出版
第二節 兄弟相繼的學術活動分析
第三節 同里鄉邦的學術活動研究
第五章 清人學術著述出版、傳播與學術活動宗族化
**節 學術活動宗族化的再認識
第二節 學術活動宗族化的圖書文本價值
第三節 中國傳統圖書價值觀的當代意義
第六章 宗族的象征——族譜的編撰、傳播與清人文集出版活動的比較分析
**節 宗族的象征——族譜的編撰及其歷史特征簡析
第二節 族譜的編撰、傳播與清人文集編刊活動的對比分析
第七章 現代與傳統之間——清代圖書出版史的基本判斷
**節 變革,從1860年開始
第二節 被大大低估的一場技術革命
結語
附錄600部清人文集名錄
參考文獻
后記
著述與宗族:清人文集編刻方式的社會學考察 作者簡介
何明星,生于1964年1月19日。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曾在民族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工作,目前供職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長期致力于出版文化研究,曾有《將閱讀變為享樂》、《 圖書品牌價值的評估與測算研究》、《圖書消費行為的特殊性研究》等二十幾篇論文被《 新聞與傳播》(人大復印資料)、《 出版發行研究》、《 中國出版》、《 新華文摘》等期刊發表或轉載。
- 主題:使用新方法 莫忘舊規范——評中華版何明星著《著述與宗族》
孫建峰《使用新方法莫忘舊規范——評中華版何明星著著述與宗族》(載《博覽群書》2008年第3期)對該書很有意見,用了八頁指出書中的錯誤,很值得一讀。 學術規范在一些人看來不算什么,孫先生此文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現在什么樣的書都能中華書局出版! 學術之大不幸的時代!嗚呼哀哉!
- 主題:不錯值得一讀
本書借助張舜徽先生對600部清人文集研究的成果,通過對清人文集的編刻方式統計分析,及與宗族的象征——族譜的編刊活動的比較,從社會學的視角探討清人圖書文化活動在宗族傳承、科舉教育和學術研究中發揮的軸心作用,揭示傳統著述、編刊與宗族是一種相互適應的文化生態關系。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