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尋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6858066
- 條形碼:9787806858066 ; 978-7-80685-806-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常 本書特色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常生活”一直是中國當代文藝包括當代攝影的重要主題之一,然而事實是,沒有多少個攝影家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他們仍被激情所支配,在拍攝中*終表達的是關于日常生活的某種本質性圖景。而路濘所走的是另一條*簡單、質樸的路,就是真正地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種精確的尺度感指引下,從不讓鏡頭溢出事物之外。他覺得,要尋求價值和意義,不必到物外,只需看著眼前,萬事萬物都有靈性,它一直在向我們日日叩問,只是我們很少聽見。而路濘卻用影像告訴我們,生活從不在別處,當時只道是“尋常”。
尋常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常生活”一直是中國當代文藝包括當代攝影的重要主題之一,然而事實是,沒有多少個攝影家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他們仍被激情所支配,在拍攝中*終表達的是關于日常生活的某種本質性圖景。而路濘所走的是另一條*簡單、質樸的路,就是真正地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種精確的尺度感指引下,從不讓鏡頭溢出事物之外。他覺得,要尋求價值和意義,不必到物外,只需看著眼前,萬事萬物都有靈性,它一直在向我們日日叩問,只是我們很少聽見。而路濘卻用影像告訴我們,生活從不在別處,當時只道是“尋常”。 作者以平實的方式記錄了數年間家庭生活的日常紀錄,并定名為《尋常》,這些作品在藝術上隱隱然 “無所作為”,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從容。在中國數額巨大的攝影實踐和閱讀中,路濘的照片保持著一種感受的真切,因真切而驕傲,在狹窄的經驗尺度內以豐盈的細節建構飽滿的心靈空間,對人和生活作了忠實而詩意的表達。
尋常 節選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常生活”一直是中國當代文藝包括當代攝影的重要主題之一,然而事實是,沒有多少個攝影家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他們仍被激情所支配,在拍攝中*終表達的是關于日常生活的某種本質性圖景。而路濘所走的是另一條*簡單、質樸的路,就是真正地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種精確的尺度感指引下,從不讓鏡頭溢出事物之外。他覺得,要尋求價值和意義,不必到物外,只需看著眼前,萬事萬物都有靈性,它一直在向我們日日叩問,只是我們很少聽見。而路濘卻用影像告訴我們,生活從不在別處,當時只道是“尋常”。
尋常 作者簡介
路濘,1974年6月出生于陜西省。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從事攝影十年,現居北京。現為雜志圖片編輯,《中國攝影報》專欄作者。拍攝的主要專題有:《水泥廠》、《尋常》、《誰是中國明天的比爾·蓋茨?》、《大荔的細狗攆兔》、《鄉村醫生陳林》等。作品發表于《南方周末》、《中國國家地理》、《藝術世界》、《中國攝影》、《生活》、《大美術》、《華夏人文地理》、“南方航空》、美國《財富》、《新聞周刊》、《商業周刊》、香港《中國旅游》等媒體。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學會博學會士、高級攝影師。曾獲得一品國際攝影基金、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最高獎——金路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民俗攝影學會舉辦的“人類貢獻獎”。參加展覽: 中國人本,中國、德國,2003年。第一屆武夷山國際攝影節,中國,2004年。藝術和行動,中國、美國、法國等20站,2005年。雙重視野——第一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中國,2005年。尋常——個人作品展,中國,2006年。天地間——現實主義的記憶,中國,2006年。作品收藏: 美國亞洲學會、廣東美術館、imogen cunningham基金會。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