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建筑結構設計快速入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353029
- 條形碼:9787508353029 ; 978-7-5083-530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筑結構設計快速入門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剛跨進設計院的年輕的結構師,不僅明確了年輕工程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基本概念,還提供了結構工程師在設計中需要記憶的一些數據和內在規律,以及記憶這些數據的方法與竅門。此外,筆者按照設計順序分五章著力講述了各類基礎及結構中的板、梁、柱常用的簡化設計方法,深入淺出,通過類比與工程實例,力求把復雜的概念設計講得透徹。
本書適用于剛跨進結構設計這一行的結構設計人員和一些在讀的學生使用。
建筑結構設計快速入門 目錄
前言
第衛章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1.1.2 板寬b=100mm彎矩配筋表(含基礎底板)
1.1.3 單筋矩形截面梁彎矩配筋表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先自錨
1.2.3 “次要讓位于主要”的原則——明確哪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設計來說更重要
1.2.4 混合結構未必都可采用——框架結構按抗震設計時,嚴禁采用局部砌體承重之混合形式
1.2.5 鋼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何處用高,何處用低
1.2.6 結構設計(特別是基礎設計時)何時用荷載設計值,何時用標準值
1.2.7 結構設計中哪些構件和哪些部位適合直接靜力手算,哪些部位須準確電算
第2章 各類基礎的實用簡化算法
2.1 單獨柱基及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算法
2.1.1 單獨柱基尺寸初估的實用經驗算法
2.1.2 單獨柱基底板配筋的兩種不同于規范的簡化算法及其適用條件
2.1.3 單獨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設計
2.2 筏板基礎(梁板式)的簡化手算方法
2.2.1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板的簡化算法
2.2.2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地梁的簡化算法
2.3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2.3.1 條形基礎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的要點
2.3.2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2.3.3 混凝土墻——柱下混合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第3章 混凝土結構中板的簡化算法
3.1 單向板配筋的簡化算法
3.1.1 單向板板厚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3.1.2 板支座嵌固度的確定
3.1.3 樓梯梯板配筋的簡化算法以及配筋經驗圖表
3.2 雙向板配筋的算法
3.2.l 一般雙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不需要設次梁*大板塊經驗尺寸
3.2.2 一般雙向板配筋的計算方法
3.2.3 異形雙向板等效為規則雙向板的經驗方法
3.2.4 異形雙向板配筋的工程算例
3.3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圖表
3.3.1 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可不設置挑梁的挑板*大懸挑尺寸的經驗確定
3.3.2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構造要求及其經驗配筋表格
3.4 新規范板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第4章 混凝土結構中梁的簡化算法
4.1 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4.1.1 單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1.2 雙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2 梁配筋的簡化算法及適用條件
4.2.1 梁截面*小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4.2.2 單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兩端鉸接和一端鉸接,一端固定與兩端固定三種情況下的簡算
4.2.3 單跨梁配筋的算法
4.2.4 各跨度不等的多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3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率
4.3.1 挑梁截面尺寸的經驗確定和構造要求
4.3.2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
4.3.2 挑梁的工程算例
4.4 新規范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4.5 梁設計時考慮施工質量和效率的若干建議
第5章 各類混凝土結構中柱的簡化設計方法
5.1 柱軸壓力(板梁向柱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5.2 柱截面尺寸的簡化手算確定方法(手算一般從中柱開始)
5.3 柱配筋的經驗算法和構造要求
5.4 混凝土柱的工程算例
附錄1 深受彎構件承載力表
1.1 深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表
1.2 深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配筋表
附錄2 樓梯
2.1 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配筋表
2.2 現澆鋼筋混凝土梁式樓梯配筋表
附錄3 預埋件
3.l 預埋件受彎剪承載力表
3.2 預埋件受拉彎剪承載力表
參考文獻
第衛章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1.1.2 板寬b=100mm彎矩配筋表(含基礎底板)
1.1.3 單筋矩形截面梁彎矩配筋表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先自錨
1.2.3 “次要讓位于主要”的原則——明確哪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設計來說更重要
1.2.4 混合結構未必都可采用——框架結構按抗震設計時,嚴禁采用局部砌體承重之混合形式
1.2.5 鋼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何處用高,何處用低
1.2.6 結構設計(特別是基礎設計時)何時用荷載設計值,何時用標準值
1.2.7 結構設計中哪些構件和哪些部位適合直接靜力手算,哪些部位須準確電算
第2章 各類基礎的實用簡化算法
2.1 單獨柱基及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算法
2.1.1 單獨柱基尺寸初估的實用經驗算法
2.1.2 單獨柱基底板配筋的兩種不同于規范的簡化算法及其適用條件
2.1.3 單獨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設計
2.2 筏板基礎(梁板式)的簡化手算方法
2.2.1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板的簡化算法
2.2.2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地梁的簡化算法
2.3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2.3.1 條形基礎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的要點
2.3.2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2.3.3 混凝土墻——柱下混合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第3章 混凝土結構中板的簡化算法
3.1 單向板配筋的簡化算法
3.1.1 單向板板厚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3.1.2 板支座嵌固度的確定
3.1.3 樓梯梯板配筋的簡化算法以及配筋經驗圖表
3.2 雙向板配筋的算法
3.2.l 一般雙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不需要設次梁*大板塊經驗尺寸
3.2.2 一般雙向板配筋的計算方法
3.2.3 異形雙向板等效為規則雙向板的經驗方法
3.2.4 異形雙向板配筋的工程算例
3.3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圖表
3.3.1 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可不設置挑梁的挑板*大懸挑尺寸的經驗確定
3.3.2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構造要求及其經驗配筋表格
3.4 新規范板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第4章 混凝土結構中梁的簡化算法
4.1 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4.1.1 單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1.2 雙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2 梁配筋的簡化算法及適用條件
4.2.1 梁截面*小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4.2.2 單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兩端鉸接和一端鉸接,一端固定與兩端固定三種情況下的簡算
4.2.3 單跨梁配筋的算法
4.2.4 各跨度不等的多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3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率
4.3.1 挑梁截面尺寸的經驗確定和構造要求
4.3.2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
4.3.2 挑梁的工程算例
4.4 新規范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4.5 梁設計時考慮施工質量和效率的若干建議
第5章 各類混凝土結構中柱的簡化設計方法
5.1 柱軸壓力(板梁向柱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5.2 柱截面尺寸的簡化手算確定方法(手算一般從中柱開始)
5.3 柱配筋的經驗算法和構造要求
5.4 混凝土柱的工程算例
附錄1 深受彎構件承載力表
1.1 深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表
1.2 深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配筋表
附錄2 樓梯
2.1 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配筋表
2.2 現澆鋼筋混凝土梁式樓梯配筋表
附錄3 預埋件
3.l 預埋件受彎剪承載力表
3.2 預埋件受拉彎剪承載力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