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002351
- 條形碼:9787112002351 ; 978-7-112-0023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以滿族建筑發展為脈絡,介紹了社會對古建筑的考證與保護、為“沈陽一宮兩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對具有滿族特點的紀念性建筑的保護與開發、對民居建筑的調查與采風等內容。收錄在本書中的文章共有62篇,其內容涉及建筑歷史與歷史建筑保護、城市建設與建筑設計以及建筑教育三大領域,對建筑理論研究與實際城市建設很有價值。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城市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的聚焦點,是特質文明、精神文明的載體。對城市發展與建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正當迎來振興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契機之時,如何給老工業基地以鮮活的生命力,同時又要注重環保、氣候、資源、生態……如何使老工業基地迅速崛起又能夠保持可持續地發展和不斷發送人民的生活環境,又如何建設中國國際化的大都市,這是許多建筑工作者、教授、專家、學者是關注的焦點。作者對此可謂傾注心血、努力為城市規劃與發展獻計獻策,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思考與設想,提供給領導作為決策參考。
收錄在本書中的文章共有62篇,其內容涉及建筑歷史與歷史建筑保護、城市建設與建筑設計以及建筑教育三大領域,對建筑理論研究與實際城市建設很有價值。
本書以滿族建筑發展為脈絡,介紹了社會對古建筑的考證與保護、為“沈陽一宮兩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對具有滿族特點的紀念性建筑的保護與開發、對民居建筑的調查與采風等內容作了介紹。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序
建筑歷史與歷史建筑保護
中國近代建筑的中國觀——以沈陽近代建筑為例/2006年
遼寧建筑設計思想五十年/1999年
城市改造過程中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沈陽鐵西工業區的文化品質問題/2003年
沈陽工業遺產的歷史源頭/2006年
地域性融合文化對盛京城空間格局的影響/2006年
沈陽中街與中街建筑/1992年
女真古城的演進/2000年
歷史片斷的凝聚與延續/2004年
舊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種再生的設計開發模式/2003年
老工業區改造過程中工業景觀的更新與改造——沈陽鐵西工業區改造新課題/2004年
德國魯爾的“前世今生”/2006年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級層與觀念轉變/2006年
沈陽建筑的文化經絡——為PARKVIEW HOTEL建筑創作溯源/1994年
沈陽建筑的文脈與風格/1989年
清昭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行性初探/2002年
中國滿族宮殿建筑/2003年
張氏帥府大青樓復原研究/2002年
巴洛克與后現代主義的建筑空間淺析/2001年
北京四合院空間淺說/1985年
關于對北京四合院年代及其歸屬的考證/2005年
朝鮮族民居別具特色的造型藝術/2004年
從杜重遠辦公樓的保留看城市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2003年
滿族民居特色歌/2001年
藏族的傳統莊房和高碉建筑/2006年
沈陽清真東寺建筑風格之我見/2004年
先哲人去業永垂灑下輝煌映沈城——記楊廷寶早年在沈陽的作品/2002年
在歷史建筑附近增建項目所應遵循的幾項原則/2004年
邊業銀行與邊業銀行建筑/2006年
沈陽近代建筑管理機構與建筑技術人員資格審核制度/2006年
城市建設與建筑設計
大連漁人碼頭設計意匠/2005年
地域文化在新城區中的延續與生長/2001年
用地域文化紡織小城鎮的建設特色/2001年
延續歷史街區的氛圍探索——沈陽站廣場改造/2004年
建筑形體組合格律/1990年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保護及其陳列館設計/2002年
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的一體性——從沈陽新樂遺址展覽館設計談起/1989年
以旅游業帶動上夾河鎮經濟發展的構想/2005年
“九一八”紀念館設計中的“得與失”/1997年
關于大學城建設的若干問題/2006年
創建新世紀的大學校園——沈陽建筑工程學院新校區設計投標方案評述/2001年
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設計解瀆/2005年
高校階梯教學樓設計中的新問題/2004年
論建筑機能和空間復合發展的趨向/1986年
現代建筑中的傳統信碼/1989年
構思·創新·求索——謙談“北方農宅1616系列設計方案”的設計構思/1986年
面對建筑創作的思索——參加戴歐米德島建筑設計競賽的體會/1990年
中國傳統建筑的空間理論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1989年
城市傳統與城市更新/1989年
以“地域觀”面對沈陽建筑/2006年
現代校園中的歷史情結——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文脈傳承的實踐/2005年
在歐洲城市中生長著的現代建筑/1998年
建筑的思想性/1990年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Timber Component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of the Qing Dynasty in Shenyang/2006
Discussion on Features and Origin of Architecture Lavout in East-section & Mid-section of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2006
Manchu and Han Nationalities' Mixing Culture Reflecting by SpaceLayout in Ancient Town of Shengjing/2006
General Idea on the Creation of China's Beijing-Shenyang Qing(Dynasty)Cultural Heritage Corridor/2006
Mandala Art of Shenyang City Pattern in Qing Dynasty/2006
建筑教育
備課重點探析——聽卡彭特教授講課的啟示/1988年
突破舊模式 建構新框架——對建筑學專業MD課程體系的探討/1994年
應突出對嚴謹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從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筑設計課教學中受到的啟迪/1990年
把外教教學納入開放式教學體系/2000年
注冊建筑師考試與建筑教育/1996年
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陳伯超:男,1948年生,廣東南海人。沈陽建筑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1月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到沈陽建筑大學(原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工作至今。此間,曾在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完成了研究生學習,并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和瑞典國家建筑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曾任沈陽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建筑系主任等職。出于對建筑學專業的追求與熱愛,于2001年主動辭去了院長職務,并組建了建筑研究所,專心于專業工作。 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有國家級等縱、橫向科研課題幾十項,其中多項獲科研成果獎項;出版學術著作20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在工程方面,主持完成建筑、規劃、景觀等工程設計項目幾十項,其中多項獲國際、國內建筑設計獎。在教學方面,培養出眾多建筑學領域的畢業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幾十名;完成教學研究課題多項,其中有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項;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