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342021
- 條形碼:9787807342021 ; 978-7-80734-20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 本書特色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可供從事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閱讀參考。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制約旱地高效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對雨水集蓄關鍵技術、營養型抗旱保水劑的研制與應用、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特征及節水技術、旱地降水高效利用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應用。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 目錄
前言
第1章 綜述
1.1 目標、思路、框架結構和主要技術內容
1.2 執行效果評價
1.3 課題標志性成果介紹
1.4 取得的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情況
1.5 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1.6 目前的應用、轉化情況及其前景分析
1.7 課題成果的其他經濟、社會效益分析與評述
1.8 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組織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面情況及經驗總結
第2章 營養型抗旱保水劑研制及增產效應研究
2.1 目的與意義
2.2 國內外化學節水產品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2.3 保水劑應用及相關產業鏈接分析
2.4 產品的主要研制過程及其性能
2.5 化學節水產品在農業上的應用效果
2.6 推廣應用情況及前景預測
第3章 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特征及相關節水技術
3.1 立項背景與目的意義
3.2 研究內容與方法
3.3 主要研究結果
3.4 技術示范推廣應用情況
第4章 水資源評價系統研究與應用
4.1 基于GIS水資源評價的現狀與意義
4.2 水資源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設計
4.3 模型庫設計
4.4 張村鄉水資源評價
4.5 系統實現
4.6 結論與展望
第5章 旱作農區降水高效利用技術
5.1 降水利用的發展歷史
5.2 降水資源利用技術
5.3 降水高效利用技術
第6章 集雨補灌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
6.1 概論
6.2 雨水集蓄利用概況及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優化規劃
6.3 集雨補灌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6.4 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
6.5 評價指標體系在項目區的應用
6.6 結論與建議
第7章 旱地優勢作物高效栽培技術
7.1 旱作小麥高效栽培技術
7.2 旱地紅薯高效栽培適用技術
7.3 旱地玉米高效栽培技術
7.4 旱地谷子高效栽培技術
7.5 旱地適宜高效種植模式簡介
參考文獻與資料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 作者簡介
武繼承,男,1965年2月16日出生,38歲,博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節水農業研究室主任。1990年蘭州大學地理系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獲農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2000年一直從事河南省中低產田的治理和綜合技術研究,1997年至今節水農業技術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八五”和“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等3項,獲國家和農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各一項,省科技進步3等獎一項和中國科學院地奧獎學金二等獎一項。在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宣讀)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從事節水農業、植物營養、土壤資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現在為“十五”國家節水農業重大專項課題組組長和院重點項目主持人。1999年河南農科院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地理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旱地農業專家組成員、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會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