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當代建筑與數字化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087815
- 條形碼:9787112087815 ; 978-7-112-0878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建筑與數字化設計 內容簡介
數字技術對建筑設計的強大沖擊才剛剛開始,而彼得·紹拉帕耶的這本新著通過大量應用實例為此提供了重要說明。本書試圖探討當代建筑實踐中的數字化設計過程,闡明設計師是如何在相當廣泛的領域中利用和發掘計算機技術潛力的。 這本書對本科生、研究生和相關專業的人員都頗有意義,該書將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如何在建筑設計實踐中使用CAD。同時,本書還可以作為學生們學習CAD的一般參考讀物。
當代建筑與數字化設計 目錄
前言
序言
致謝
上篇 數字技術
**章 引言
1.1 建筑設計實踐中的數字再現
1.2 數字化表現
1.3 數字化整合
1.4 建筑施工過程的計算機建模
1.5 數字化組織
1.6 CAD與制造過程的整合
1.7 數字化設汁的案例研究:魚飛(The Shoal Fly)
第二章 復雜形式的簡單視覺表達
2.1 所視即所得
2.2 優先于數字模型的手繪草圖
2.3 設計師感知的視覺支持
2.4 實物模型的作用
第三章 純粹的形式:固化數學
3.1 分形幾何
3.2 對數螺旋線
3.3 哈伯納的斷塔姆黑姆教堂
3.4 動態對稱
3.5 環境制約的形式
第四章 參數化形式:關于某個主題的變量
4.1 大英博物館的大中庭屋頂設計
4.2 拓撲優化的形式
4.3 基于參數幾何學的形態*優化
4.4 結構材料
4.5 設計約束
4.6 細部大樣
4.7 物理節點
4.8 自動化制造
4.9 計算施工過程
4.10 壓力、張力和張量
4.11 超空間利超表面
第五章 視覺的表達:建筑變臉
5.1 格拉茨的美術館建模
5.2 在三維狀態中設計
5.3 媒體墻
5.4 互動式表皮
5.5 拓撲性關聯
5.6 佩雷拉的超表面
下篇 數字實踐
第六章 精心打造的視效:老主顧對于品質的要求
6.1 關于建設的反思
6.2 設計的階段劃分
6.3 可行性
6.4 招投標
6.5 簡況匯報
6.6 概念設計
6.7 方案設計
6.8 小結
第七章 夢幻般的整合:令人愉悅的一幕
7.1 伊登項目中數字化演示的關鍵性問題
7.2 場地
7.3 場地處理
7.4 測地幾伺學
7.5 建筑定位
7.6 結構形式
7.7 6—3—6主堅結構形式
7.8 結構分析
7.9 表皮設計
7.10 表皮系統
7.1l 環境荷載
7.12 球體環境的熱能特性
7.13 景觀與結構
7.14 未來的使用與維護
7.15 球體形態所帶來的建筑品性
7.16 CAD/CAM技術
7.17 實現項目扶持的過程
7.18 網格球頂
7.19 展開的測地球面
7.20 張力一體化
7.2l 小結
第八章 華麗豐盛的幻象:拋出的帆角索
8.1 草圖的重要性
8.2 草圖的發掘
8.3 MIT的雷和瑪麗亞·斯塔特中心
8.4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
8.5 人工智能實驗室
8.6 信息和決策系統實驗室
8.7 語言學和哲學系
8.8 實物模型的作用
8.9 評價工程
8.10 高斯分析法
8.1l 建筑規劃
8.12 同吉姆·格里菲斯的對話
8.13 CAD環境下富有創造性的表達
8.14 人機互動
8.15 數字化的草圖繪制
8.16 從草圖到模型
8.17 可延展的曲面
8.18 NURBS的曲面建模、虛擬曲面與準線
8.19 快速的原型化
8.20 小結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序言
致謝
上篇 數字技術
**章 引言
1.1 建筑設計實踐中的數字再現
1.2 數字化表現
1.3 數字化整合
1.4 建筑施工過程的計算機建模
1.5 數字化組織
1.6 CAD與制造過程的整合
1.7 數字化設汁的案例研究:魚飛(The Shoal Fly)
第二章 復雜形式的簡單視覺表達
2.1 所視即所得
2.2 優先于數字模型的手繪草圖
2.3 設計師感知的視覺支持
2.4 實物模型的作用
第三章 純粹的形式:固化數學
3.1 分形幾何
3.2 對數螺旋線
3.3 哈伯納的斷塔姆黑姆教堂
3.4 動態對稱
3.5 環境制約的形式
第四章 參數化形式:關于某個主題的變量
4.1 大英博物館的大中庭屋頂設計
4.2 拓撲優化的形式
4.3 基于參數幾何學的形態*優化
4.4 結構材料
4.5 設計約束
4.6 細部大樣
4.7 物理節點
4.8 自動化制造
4.9 計算施工過程
4.10 壓力、張力和張量
4.11 超空間利超表面
第五章 視覺的表達:建筑變臉
5.1 格拉茨的美術館建模
5.2 在三維狀態中設計
5.3 媒體墻
5.4 互動式表皮
5.5 拓撲性關聯
5.6 佩雷拉的超表面
下篇 數字實踐
第六章 精心打造的視效:老主顧對于品質的要求
6.1 關于建設的反思
6.2 設計的階段劃分
6.3 可行性
6.4 招投標
6.5 簡況匯報
6.6 概念設計
6.7 方案設計
6.8 小結
第七章 夢幻般的整合:令人愉悅的一幕
7.1 伊登項目中數字化演示的關鍵性問題
7.2 場地
7.3 場地處理
7.4 測地幾伺學
7.5 建筑定位
7.6 結構形式
7.7 6—3—6主堅結構形式
7.8 結構分析
7.9 表皮設計
7.10 表皮系統
7.1l 環境荷載
7.12 球體環境的熱能特性
7.13 景觀與結構
7.14 未來的使用與維護
7.15 球體形態所帶來的建筑品性
7.16 CAD/CAM技術
7.17 實現項目扶持的過程
7.18 網格球頂
7.19 展開的測地球面
7.20 張力一體化
7.2l 小結
第八章 華麗豐盛的幻象:拋出的帆角索
8.1 草圖的重要性
8.2 草圖的發掘
8.3 MIT的雷和瑪麗亞·斯塔特中心
8.4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
8.5 人工智能實驗室
8.6 信息和決策系統實驗室
8.7 語言學和哲學系
8.8 實物模型的作用
8.9 評價工程
8.10 高斯分析法
8.1l 建筑規劃
8.12 同吉姆·格里菲斯的對話
8.13 CAD環境下富有創造性的表達
8.14 人機互動
8.15 數字化的草圖繪制
8.16 從草圖到模型
8.17 可延展的曲面
8.18 NURBS的曲面建模、虛擬曲面與準線
8.19 快速的原型化
8.20 小結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