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溫病縱橫-(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082402
- 條形碼:9787117082402 ; 978-7-117-0824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病縱橫-(第三輯) 本書特色
全書內容提綱挈領,縱橫明晰,引用文獻豐富、精當翔實,理法方藥賅備,附案多為著名老中醫趙紹琴教授的治驗,很有參考價值。因此,《溫病縱橫》是學習溫病的重要參考書。
溫病縱橫-(第三輯)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論述了溫病的兩大類型,即溫熱病和濕熱病,以衛氣營血辨證作為溫熱病的辨證綱領,以三焦辨證作為濕熱病的辨證綱領;以衛氣營血辨證為“橫”,論述溫病傳變層次;以三焦辨證為縱,論述濕熱病的傳變途徑。全書內容提綱挈領,縱橫明晰,引用文獻豐富、精當翔實,理法方藥賅備,附案多為著名老中醫趙紹琴教授的治驗,很有參考價值。因此,本書是學習溫病的重要參考書。
溫病縱橫-(第三輯) 目錄
**章 概說
一、溫病和溫病學的概念
二、溫病的特點
三、溫病與傷寒的關系
第二章 溫病的病因、病機及治法
一、溫病的病因
二、溫病的病機
三、溫病的治法
第三章 溫病的分類及辨證綱領
一、溫病的分類
1.以病名分類
附:五種常見暑病
2.以發病類型分類
3.以病變的性質分類
二、溫病的辯證綱領
第四章 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一、《黃帝內經》和《難經》對溫病的認識
二、《傷寒雜病論》對溫病的認識
三、晉、唐時期對溫病的認識
1.晉代王熙(叔和)
2.隋代巢元方
3.唐代孫思邈和王燾
四、金、元時期對溫病的認識
1.金代劉完素
2.元代王履
五、明、清時期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1.明代汪機的“新感溫病”說
2.明代吳有性的“戾氣”說
3.清代葉桂的“衛氣營血辯證”
4.清代楊璿的《傷寒溫疫條辨》
5.清代吳瑭的“三焦辯證”
6.清代其他溫病學家及其著作
中篇 各論
**章 溫熱病
概說
一、溫熱病的概念及其特點
1.溫熱病的概念
2.溫熱病的特點
二、溫熱病的辯證綱領——衛氣營血辯證
1.衛氣營血的生理概念
2.衛氣營血辯證的內容
三、溫熱病的治療原則
四、溫熱病的治療禁忌
**節 衛分證治
一、證候特點
二、治療原則
三、辯證論治
……
第二章 濕熱病
下篇 名篇選按
《葉香巖外感溫熱篇》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薛生自濕熱病篇》
附篇 趙紹琴溫病論文選
“在衛汗之可也”并非應用“汗法”
論“人營猶可透熱轉氣”
濕熱病的治療體會
方劑索引
溫病縱橫-(第三輯) 節選
《溫病縱橫》分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論述了溫病的兩大類型,即溫熱病和濕熱病,以衛氣營血辨證作為溫熱病的辨證綱領,以三焦辨證作為濕熱病的辨證綱領;以衛氣營血辨證為“橫”,論述溫病傳變層次;以三焦辨證為縱,論述濕熱病的傳變途徑。
溫病縱橫-(第三輯) 作者簡介
趙紹琴,中醫溫病學家。浙江紹興人。生于御醫世家。1928年從父習醫,后從師學醫。1934年起行醫于北平(今北京)。建國后,歷任北京東單藥材公司門診部醫生,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主治醫師,北京中醫學院教授、溫病教研室主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醫內科委員會、北京中醫學會顧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擅長診治溫病。著有《溫病縱橫》,有《趙紹琴臨床400法》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