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香港優勢 內容簡介
對于香港經濟的研究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香港整體經濟表現的分析、對香港經濟的一般表現有重要影響的課題的一系列研究,以及對香港某些代表性工業的競爭力的一系列詳盡研究。此項研究計劃采訪了數以百計的商界人士、政府官員和工業專家。實地考察則由哈佛商學院的韋斯特(Jonathan West)(技術和電子業)、厄明頓國際有限公司(Ermington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梁榮宗(Winston Leung)(無線電傳訊),以及康奈特斯(Conatus)的畢拉伯里(Nicolas Bradbury)(亞太區各地的成本比較效益)負責。研究成果于1996年夏季和秋季在香港舉行的一連串研討會上發表,此書的寫作亦同步進行。
在任何國家或區域經濟之中,都有一些重要的影響促進或削弱當地企業的競爭能力。這項計劃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香港經濟處于轉變中的性質、香港人力資源的要求、香港工業的技術發展、香港作為海外企業的據點、香港在區域增值鏈條(value-added chain)中的位置、香港政府的經濟哲學,以及競爭在香港經濟中的性質。香港和區域內其他經濟中心的成本效益比較,則作為研究香港的區內競爭對手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了解各個地方對香港的一般企業和某些工業的競爭力所造成的沖擊。
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典型的香港經濟組合,選擇了九個工業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它們包括:制衣和電子兩種輕工業;關系到香港作為區域運輸通訊中心的海空貨運業和無線電傳訊業;還有出口貿易、基金管理、土木工程顧問服務和旅游業四種服務行業。這九個部門,相互間關系密切,它們合共雇用了香港310萬勞動力的25%,約占本地生產總額的40%。本書的目的不是要為個別的工業項目提供策略,也不是要猜測誰是未來的“輸家和贏家”。由于國家與國家,以及它們的企業之間,都是對個別的工業項目進行競爭,因此本書的目的旨在指出香港經濟體系的具體的優勢和不利條件,以及重要的影響。
任何研究著作,其困難在于所需材料的取舍。香港已經成為,而且也將成為更多著作的對象。在本書中,我們嘗試兼顧本地社會和國際社會都感興趣的問題,因此對于純本地性的問題,特殊的政策,或策略性的選擇其表述和分析,也就未能詳盡。我們希望對這些問題有興趣的讀者留意我們日后的研究。
香港優勢 目錄
前言
**章 引論
第二章 香港的種種獨特組合
第三章 香港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
第四章 香港經濟體系的要素
第五章 香港工業的競爭力
第六章 香港的機遇
第七章 香港經濟面臨的挑戰
第八章 競爭形勢
第九章 九七問題和香港的前途
第十章 邁步向前
附錄 成本挑戰
參考書目
圖表
表1.1 若干地區的人均本地生產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表1.2 香港主要貿易伙伴
表1.3 對外直接投資
表1.4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構成
表1.5 香港的主要服務業
表1.6 若干地區服務業1983至1993年的年度復合增長率
表1.7 香港主要制造業
表1.8 若干國家/地區本地生產總值的構成
圖1.1 香港企業出口產品地點
圖1.2 香港制造業和貿易企業未來的活動地點
圖1.3 1980至1981年若干城市制造業就業人數比例
圖1.4 1992至1995年若干城市制造業就業人數比例
表2.1 1995年香港營業額*大的20家公司
表2.2 香港股票市場20家資本額*大的公司
圖2.1 香港的種種獨特組合
表3.1 1994年東盟國家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主要的外事投資者
表3.2 若干國家華裔人士所占股票市場資本額的百分比
表3.3 中國大陸工業總產值和就業人數(按所有制劃分)
表3.4 中國大陸五大外來投資者
表3.5 中國大陸內處省市的主要外來投資者
……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