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青銅兵器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2005年1月一版一印,品相完好,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青銅兵器“上承石兵,下啟鐵兵,”是人類古老文明的代表之一
★ 《青銅兵器》為首部中國青銅兵器個人典藏專集,內容豐富,圖文并茂
★ 作者朱丹,精于古文物收藏,對青銅兵器的收藏與研究獨具特色,尤具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 題記:“此書謹獻給為青銅兵器研究而辛勤奉獻的人們!謹獻給熱愛歷史文化和科學的人們!”
友情提示:書盒略有破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青銅兵器》為首部中國青銅兵器個人典藏專集。其中的多篇論文都是在國外幾所著名大學的演講稿,書中有諸多青銅兵器之首見品、創見品和越王劍等極品,300多幅彩圖,具其唯一的版本價值。
《青銅兵器》首次以“青銅兵器學”的概念引入研究,并提出了大量需近一步研究的問題。《青銅兵器》闡明:“青銅兵器上承石兵,下啟鐵兵”;對青銅治鑄起源的星星之火到遍布各地、各異的青銅兵器輻射范圍、冶鑄法,直至對近、現代科技的影響均有論及。并根據地域、種類的青銅古兵實物標本證明:中華文明是多源多流且源流交錯發展的。沒有了青銅兵器,我們的歷史將無法劈開文明之門;沒有對青銅兵器的認識,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將是殘缺的。青銅兵器不僅見證著歷史,也一直被歷史見證著。青銅必定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始終。
作者著此書的目的有二:一為與讀者共享古兵藝術鑒賞之樂;二為拋磚引玉,但愿“敦隍出在中國,而《敦隍學》出在國外”的悲劇不再重演。
青銅兵器 內容簡介
此書為首部中國青銅兵器個人典藏專集。其中的多篇論文均為在國外幾所著名大學的演講稿,書中有諸多青銅兵器之首見品、創見品和越王劍等極品,300多幅彩圖,具其唯一的版本價值。
本書首次以“青銅兵器學”的概念引入研究,并提出了大量需近一步研究的問題。歷史是前進的,科技是日新。本書闡明:“青銅兵器上承石兵,下啟鐵兵”;對青銅治鑄起源的星星之火到遍布各地、各異的青銅兵器輻射范圍、冶鑄法,直至對近、現代科技的影響均有論及。并根據地域、種類的青銅古兵實物標本證明:中華文明是多源多流且源流交錯發展的。
沒有了青銅兵器,我們的歷史將無法劈開文明之門;沒有對青銅兵器的認識,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將是殘缺的。青銅兵器不僅見證著歷史,也一直被歷史見證著。青銅必定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始終。
作者目的有二:一為與讀者共享古兵藝術鑒賞之樂;二為拋磚引玉,但愿“敦隍出在中國,而《敦隍學》出在國外”的悲劇不再重演。
青銅兵器 目錄
青銅兵器圖譜
·刀
圖(1) 單范鑄素面刀
圖(2) 人頭柄首翹鋒刀
圖(3) 魚骨紋柄弧刃刀
圖(4) 商周弧背凹刃翹鋒刀
圖(5) 匈奴青銅刀
圖(6) 魚形銅柄鋼刃刀
圖(7) 斯基泰式空柄弧背刀
圖(8) 雙環首鏤孔扁頸刀
圖(9) 繩紋頸實首凸背刀
圖(10) 環首銅柄鋼刀
圖(11) 環首銅柄鋼刀
圖(12) 燕國刀
圖(13) 北方尖首刀
圖(14) 趙國直刀
圖(15) 齊國刀
圖(16) 彎刀
圖(17) 刀矛頭
圖(18) “刀矛裝”刀頭
圖(19) 環首鋼刀
圖(20) 環首鐵削
圖(21) 漢環首刀與日本武士刀的比較
圖(22) 明代腰刀
圖(23) 明代偃月刀(長兵器)
圖(24) 明代樸刀
圖(25) 一鞘雙刀
圖(26) 一鞘雙刀
圖(27) 刀鞘銅鏢(秘)
·斧、鉞、(钅皇)、戚
圖(28) 紅銅鉞
圖(29) 紅銅鉞
圖(30) 紅銅鉞
圖(31) 實心鐵斧
圖(32) 實心銎靴形刃鐵斧
圖(33) 豎發人面紋鉞
圖(34) 人面鉞
圖(35) 闊銎鉞
圖(36) 網紋闊銎鉞
圖(37) 矩形鉞
圖(38) (钅皇)
圖(39) 春秋戰國煙袋形鉞
圖(40) 巴蜀鉞
圖(41) 煙袋形巴蜀鉞
圖(42) 靴形戚
圖(43) 羊鉞
圖(44) 虎鈕圓銎鉞
圖(45) 蛇形銎鉞
圖(46) 圓刃長銎鉞
圖(47) 靴形鉞
圖(48) 水鳥鈕斧
圖(49) 蛇首形銎圓刃(钅皇)
圖(50) 虎噬牛圖半圓銎斧
圖(51) 靴形戚
圖(52) 半圓銎斧
圖(53) 銅銎鐵刃斧
……
·戈
·矛
·弓、矢、弩
·劍
·雜項古兵器
·青銅兵器論文
·秦戈
·菱形雙線格紋劍
·越王州句劍
·刀
·斧、鉞、(钅皇)、戚
·矛
·弓、矢、弩
·戰車
·敲擊發令兵器
·劍
后記
青銅兵器 節選
青銅兵器 作者簡介
朱丹,文物博物館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協會、國家道橋協會、測繪協會及小提琴學會會員。插過隊,做過工及演奏員。現在云南省交通廳長江現代交通設施有限公司任總工程師。其父親是考古學、經濟學、數學博士。在家庭影響下,自幼迷戀收藏,藏品種類繁多,重點為古幣、古兵器、抗戰文物及古家具專題收藏,并在全國各列前茅,特別是青銅兵器的收藏與研究獨具特色。所收藏品不僅有收藏價值、美學價值,尤具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在國內外的許多大學和機構均發表過專題演講和論文,其作品計有《古滇青銅兵器》、《巴蜀青銅兵器》、《幣海拾珠》、抗戰藏品專集《浴血怒江》及歌曲、獨奏曲、交響曲集《大山之韻》等。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