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和田春秋 內容簡介
一、背突厥歸唐
公元6世紀中葉西突厥消滅了噘噠以后,控制了西域諸國。西突厥封西
域各國國王為頡利發,并派駐吐屯一人,“監統之,督其征賦”。由于西突
厥“世行暴虐,家法殘忍。……西戎群長,皆有宿怨”。于闐、波斯、挹怛
三國曾起兵反抗,似乎沒有成功,結果仍屈從于西突厥的統治。于闐雖處于
西突厥的控制下,但只是羈縻性質,仍有自己的王室和官吏。據《新唐書》
記載,于闐“自漢帝以來,中國詔書符節,其王傳以相授”。這說明于闐一
直是向往中原王朝的。
隋朝建國之初,文帝楊堅雖然對西突厥汗國采取了軍事打擊與政治上分
化瓦解相結合的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終未能從突厥手中取得西域。煬
帝楊廣即位后,親征吐谷渾到達河西,當時于闐尉遲氏④派使者與西域各國
國王或使者朝見了楊廣,表示親善。這也說明了西突厥對西域諸國的控制并
不嚴密,于闐實際上有自主權。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于闐國又派使
者到長安朝貢。在此期間,于闐“頻遣使朝貢”,想得到隋朝的支持,但是
短命的隋朝終究未能統一西域各國。
公元618年隋亡唐興。唐朝建立初期,由于忙于內部事務及對付東突厥
的侵擾,無暇顧及西域,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朝削平了東突厥汗國
,震動了西域。兩年后,即公元632年,于闐國又“遣子入侍”,這一方面
說明了于闐想擺脫西突厥的控制,另一方面表示了對唐政權的極大信賴。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元月,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遣使向唐朝進貢時
曾請求賜婚,唐太宗答應了其要求,但要西突厥割讓龜茲、于闐、疏勒、朱
俱波及蔥嶺五國為聘禮,由于各種原因,這件事沒有兌現。這其實是唐朝要
奪回西域的前奏。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世民派昆丘道大總管阿史那社爾等率兵
討伐受西突厥挾制的龜茲國,于闐王伏閣信聞訊,立即派兒子向唐軍贈送了
三百峰駱駝,表示大力支援。戰爭結束時,行軍長史薛萬備向社爾建議:“
公破龜茲,西域皆震恐,愿假輕騎羈于闐王獻京師。”社爾同意,派薛萬備
率領50名騎兵到于闐。薛萬備到于闐后,向于闐國王宣示了唐朝政權的強大
,勸伏阇信朝見天子,臣屬于唐朝,伏閣信一直與唐親善,實有意歸順唐朝
,于是隨萬備來到唐京城長安,陳述自漢武帝以來,于闐世世代代鄭重地保
存著中央朝廷頒發的詔書、符節,對中原王朝并沒有忘記。不久,太宗李世
民去世,高宗李治繼位。高宗拜伏閣信為右衛大將軍,授其子葉護玷為右驍
衛將軍,并賜金帶、錦袍、布帛60段,住宅一所,禮遇備至。數月后伏閣信
回國,“請留子弟以宿衛”,其子遂留在長安。據兩《唐書·地理志》的記
載,伏閣信入朝在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可見他至少在長安逗留到高
宗李治即位的公元650年。伏閣信入朝的第二年即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
八月,唐太宗遺體人葬昭陵,當時按真人相貌雕刻了14國少數民族首領的石
像,列于闕下,其中就有伏閣信的石雕像,這說明了唐朝政府對于闐國和于
闐王的重視。很可能伏閣信參加了唐太宗的葬儀。
從伏閣信的入朝謁見唐朝皇帝起,于闐便受唐朝政府統轄,開始了于闐
史上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
P068-069
和田春秋 目錄
序言
**章 秦漢以前的于闐
一、關于于闐的名稱
二、建國的傳說
三、原始的氏族
四、從文物古跡看秦漢以前的社會經濟
第二章 漢朝對西域的經營和于闐的發展
一、進入祖國懷抱
二、于闐的擴張及其政局動蕩
三、佛教的傳入
四、兩漢時期的經濟與文化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一、與魏晉的臣屬關系
二、柔然、噘噠與突厥對于闐的侵擾和統治
三、蠶桑的傳入
四、社會經濟概況
五、佛教的鼎盛
六、中西文化的融會之地
第四章 隋唐時期
一、背突厥歸唐
二、毗沙都督府的建立和經營
三、尉遲氏王族與唐的友好關系
四、吐蕃的統治與回鶻的滲入
五、在中原的于闐藝術家及其活動
六、凝聚著中西文明精粹的文化
七、佛教的興衰與佛學大交流
八、經濟概況
第五章 佛國的結局
一、與敦煌沙州政權的聯盟
二、與甘州、后晉、后漢、遼及宋王朝的關系
三、伊斯蘭勢力的侵入和佛教文化的毀滅
四、于闃民族和文化的變異
五、關于于闃王族尉遲氏的王統和年號、國號
第六章 宋元時期的于闐
一、晦暗不明的國內政治以及同宋朝的關系
二、對宋朝的朝貢活動
三、西遼的統治與屈出律的敗亡
四、蒙元的統一斗爭與治理措施
五、宋元時期的經濟概述
六、元代活動于中原地區的于闃人.
第七章 察合臺后裔的統治
一、察合臺后裔統治者的交替及其事跡
二、和卓的興起及其活動
三、統治制度與官制
四、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第八章 清朝與分裂勢力的斗爭及對和闐的治理
一、歷次的叛亂割據及其平定
二、清王朝在和闃的政權建設
三、交通設施的建設
四、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五、伊斯蘭文化的繁榮與漢文化的普及
附錄 和田歷史大事記
參考文獻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