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06-理論熱點面對面-通俗理論讀物之四 版權信息
- ISBN:7801165659
- 條形碼:9787801165657 ; 978-7-80116-56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06-理論熱點面對面-通俗理論讀物之四 內容簡介
“民工潮”與“民工荒”的背后
——如何正確看待農民工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每年春節前后,在中國大地都有一股波瀾壯
闊的人口流動浪潮,給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造成巨大的壓力,形成極為繁
忙的周期性“春運”。而構成這一潮涌的主體部分,是返鄉和回城的農民工
。這一景象被稱為“民工潮”。
可當人們司空見慣了十幾年的“潮”起“潮”落之后,近年來又出現了
“民工荒”現象:2005年、2006年春節之后,“缺工’,成為沿海地區一些
企業面對的現實問題。“民工潮”中又出現了“民工荒”,這從一個側面反
映出農民工的深層次問題。當前農民工問題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農民工,主要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
業的勞動者。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獨特社會現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
積極性.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同
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量外資企業陸續興辦,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迅
速發展,創造了大量非農就業機會,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農民進城務工。
目前,全國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其中進城務丁的農民工達1.2億左右
。農民工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為農村增加了收
入,為城市創造了財富,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促進了市場導向、自主擇
業、競爭就業機制的形成,闖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
新路。事實說明,農民工是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勞動大軍。但另一方面,農
民工數量巨大,無論是從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生活條件而言
,還是從政府及社會的引導、管理、服務而言,都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
題。
對于農民工問題,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
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也做了大量的T作,取
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從現實情況看,農民工面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農民工的工資長期偏低,而且拖欠現象相當普遍。長期以來,有些
地區農民工工資幾乎就沒變過,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趕不上物價的上
漲。近年來,盡管各地清欠農民工工資的力度在不斷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
屢有發生。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農民工工資拖欠仍達到1000億元,
其中建筑企業拖欠工資的比例為72.2%,僅有6%的農民工能按月領取工資
。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業開出的薪酬過低。
二是工作條件差,技術培訓少,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多,缺乏社會保障。
……P161-164
2006-理論熱點面對面-通俗理論讀物之四 目錄
——如何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
新起點上的新目標/011
——如何理解“十一五”規劃
解決“三農”問題的神來之筆/023
——如何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竭澤而漁之路不能走/033
——如何理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043
——如何理解建設創新型國家
“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055
——如何理解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
歌舞“東方”新氣象/065
——如何看待文化體制改革
各盡其能各得其所/075
——如何深入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知榮明恥樹新風/087
——如何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097
——如何認識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從個人所得稅標準的提高說起/107
——如何維護和現實社會公平
由“開門立法”談起/117
——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會建設
奔小康盼健康/127
——如何認識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139
——如何看待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
從“屆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151
——如何看待房價趨高的問題
“民工潮”與“民工荒”的背后/161
——如何正確看待農民工問題
網絡潮頭把好舵/173
——如何進一步推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良醫治未病”的啟示/183
——如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中國威脅”還是“中國機遇”/193
——如何理解走和平發展道路
永葆蓬勃的活力/199
——如何理解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