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醇囗義 版權信息
- ISBN:7117076240
- 條形碼:9787117076241 ; 978-7-117-0762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醇囗義 內容簡介
脈法
脈乃命脈,氣血統宗;氣能率血,氣行血從。
《內經》亦言血脈,而氣在血先之義自見,并無語病。后人著《脈經》
,遂謂脈為血脈,氣往應之。其下文又云:脈不自行,氣動脈應。先說氣應
脈,后說脈應氣。尺幅之中,自相悖戾。今特正之。
右寸為肺,所以主氣;百脈上通,呼吸所系。左寸為心,生血之經;一
氣一血,賴以養形。
天地之大用,莫先于水火;人身之至寶,不外乎氣血。陰以抱陽,陽以
攝陰。陰陽生長,互相為根,故兩寸又為諸經之統領。胸中附右寸,膻中附
左寸。此上以候上之義也。
其在右關,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水谷之府。
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土為萬物之母,脾胃不敗,則正氣猶存,病家
所以重胃氣也。
其在左關,肝膽之部;風陽易動,不宜暴怒。
芹外以候肝,內以候膈。肝膽應春,所以生長,然風陽易動,亢則為害
,*宜善調。
右尺命門,釜下之火;日用必需,是可補助。
經謂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五臟惟腎有兩枚,故兩尺不分左右,皆
屬于腎。腹中則統命門,大小腸、膀胱皆在其中。究竟不分配,則混淆無主
,后人無所持循。今將命門歸于右尺,大腸隸之。命門火衰,便不能熏蒸脾
土,百病從此而生,但宜善為溫養,不可過燥。
左尺腎水,性命之根;與右尺火,并號神門。
腎歸左尺,膀胱、小腸隸之。天一生水,性命之原。尺脈有神,縱有重
恙,猶能轉吉;若兩尺敗壞,決無生理。
部位既明,當知脈象。切脈之時,不宜孟浪。以我中指,先按關上;前
后二指,寸尺相向。
掌后高骨,是名日關。先將中指正按關上,再將前后二指平放寸尺之上
。人長排指宜疏,人短排指宜密。
脈有七診,浮中及沉;左右判別,上陽下陰。
寸脈浮取,關脈中取,尺脈沉取。左與右,即左右手分屬之臟腑;上與
下,即寸以候上、尺以候下也。
九候之法,即浮中沉;三而三分,分部推尋。
浮以候寸,中以候關,沉以候尺,是合寸、關、尺為三候也。每部之中
,又各有浮、中、沉三候,是分寸、關、尺為九候也。
別有一種,名日斜飛;尺則猶是,寸關相違。
斜飛之脈,尺部如常,關、寸之脈,斜行透過高骨。一手如此者甚多,
浮沉之間,與常脈稍異。
更有一種,正位全無;反出關后,大象模糊。
P1-2
醫醇囗義 目錄
脈法
察舌要言
四家異同
重藥輕投辨
同病各發
中風
中寒
暑熱濕
卷二
秋燥
火
勞傷
腦漏
鼻衄
齒牙出血
關格
卷三
咳嗽
痰飲
結胸
痃瘧
黃癉
三消
卷四
痿
痹
脹
下利
諸痛
三沖
方劑索引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