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7536675054
- 條形碼:9787536675056 ; 978-7-5366-7505-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對齊白石400多方印作了詳細的解析,從篆法、章法、刀法、構成技巧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時對其在中國印壇上的美學價值和意義作了判斷,對后來學習者有重要的啟發和示范作用。
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目錄
歷代篆刻經典技法解析叢書總序
**章 齊白石及齊白石篆刻
**節 齊白石的藝術人生
第二節 齊白石的篆刻風格形成及創作歷程
第三節 齊白石篆刻對后人的啟示
第二章 技法解析
**節 篆法解析
第二節 刀法解析
第三節 章法解析
第三章 臨摹與創作
**節 臨摹
第二節 創作
第四章 “齊派”作品分析
**節 近當代受齊白石影響的印人
第二節 齊白石篆刻在當代印壇的價值
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析 節選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別號寄萍老人、齊伯子、畫隱、木居士、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塢老民、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和老白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他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和《齊白石作品集》等傳世。齊白石的藝術經歷很有傳奇色彩,詩書畫印方面皆有建樹。齊白石4歲時祖父始教識字。晚年題詩云:“我亦兒時憐愛來,題詩述德愧無才.雪風辜負先人意,柴火爐鉗夜畫灰。”8歲讀《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家詩》,并開始用毛筆描紅。年輕的齊白石有一段時間做雕花木匠以維持生計,出于對藝術的摯愛,遂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畫。在《白石自狀略》有記載:“年二十有七,慕胡沁園、陳少蕃二先生為一方風雅正人君子,事為師,學詩畫。”齊白石晚年有《往事示兒輩詩》:“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1899年,齊白石拜王湘綺為師攻習詩文,并與黎松安等成立“龍山詩社”,共有七人,人稱“龍山七子”,齊白石因年齡*長而被推為社長。1902年起,齊白石出游陜西、北京、江西、廣東和廣西五省,七年間“五出五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長了很多見識,積累了很多畫稿,豐富了自己的視覺世界和內心世界,結識了許多名士和藝術家。繪畫漸由工筆轉向大寫意,書法由取法何紹基轉向魏碑,刻印由學丁敬身、黃小松轉師趙之謙。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說的,遠游成為他“改變作風的一個大樞紐”。綜合來看,他所走的仍然是傳統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路子。 和所有成功的書家一樣,齊白石書法也有一個出入古賢門庭的學書過程。“竊意好學者無論詩文書畫刻,始先必學于古人或近時賢。大入其室,然后必須自造門戶,另具自家派別,是謂名家。”根據齊白石生平記載,早年學書啟蒙于“館閣體”,27歲時專臨鄉賢何紹基,不惑之年寫《爨寶子》和《爨龍顏碑》,而后以金農手札為范,此外還涉獵李邕、鄭板橋和吳昌碩等人。他在學書自述中說:“書法得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得*多。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得古拙,學《天發神讖碑》得蒼勁。”齊白石對他所心儀的書家都用心體悟,臨池不輟,浸淫很深,不淺嘗輒止,力求得其神髓。他把前人“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道理體會得很深刻,“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不要學習人家的短處,更不要把人家的長處體會錯而變成了狂怪,因而就誤人了歧途。”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說的 “再現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齊白石書法發展以60歲為界,在這之前,書法風格基本徘徊在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李北海和吳昌碩諸家之間。60歲后,齊白石的書法和繪畫一樣,有“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 ”的創造。他一生中*有成就的是行書與篆書,但行書終生未脫李北海形神,篆書至死未跳出《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藩籬。 P6-P7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