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銀行保險 版權信息
- ISBN:7504939749
- 條形碼:9787504939746 ; 978-7-5049-397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銀行保險 內容簡介
本書將銀行保險放置在國際金融變革和國內步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時代的大背景之下,通過理論、實務、案例、發展四個篇章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剖析。
銀行保險 目錄
序言
理論篇:銀行保險的基本范疇和理論支撐
**章 銀行保險:基本范疇與內涵外延
**節 銀行保險的定義和概念區別
第二節 銀行保險的起源與發展階段
第三節 銀行保險的主要特點
小結:不同時代賦予銀行保險不同的含義
第二章 銀行保險的經濟學分析
**節 制度變遷理論與銀行保險
第二節 協同效應與銀行保險
第三節 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x效率
小結:經濟學理論對銀行保險發展的貢獻
第三章 銀行保險的產生動因
**節 銀行業與保險業的差異性與相似性
第二節 銀行保險產生的內在原因探析
第三節 銀行保險產生的外部驅動因素
第四節 銀行保險發展的外部環境比較
小結:內外因素促成銀行保險不斷發展壯大
第四章 銀行保險的效用與障礙
**節 銀行保險的作用和效果
第二節 銀行保險發展的邊界和障礙
第三節 銀行保險發展的測度分析
小結:實證分析證明了銀行保險的確可行
案例篇:銀行保險發展的模式選擇
第五章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銀行保險發展模式
**節 法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
第二節 德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
第三節 英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
第四節 美國的銀行保險發展模式
第五節 亞洲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
小結:金融系統決定著各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
第六章 銀行保險國外經典案例研究
**節 花旗集團案例
第二節 富通集團案例
第三節 荷蘭國際集團
第四節 瑞士信貸
小結:國外個案分析有助于總結銀行保險發展模式
第七章 國內銀行保險案例研究
**節 中國工商銀行
第二節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第三節 中信集團模式
第四節 招商局模式
小結:國內個案分析有利于規劃銀行保險未來走勢
第八章 銀行保險的模式比較與經驗借鑒
**節 銀行保險走向一體化模式的比較分析
第二節 銀行保險主導機構不同模式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金融集團下的銀行保險發展模式比較分析
第四節 國內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現狀分析
第五節 國際銀行保險模式經驗借鑒及啟示
小結: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選擇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實務篇:銀行保險發展的截面分析和操作實務
第九章 銀行保險發展的渠道整合
**節 渠道整合的理論依據和背景分析
第二節 國外銀保渠道整合的軌跡和趨勢
第三節 國內銀保渠道整合的嘗試和探索
第四節 銀保渠道整合的方法和趨勢分析
小結:銀保渠道整合的現實選擇是什么
第十章 銀行保險的產品結構和創新
**節 對保險產品的認識
第二節 國外銀行保險的產品結構與種類
第三節 國內銀行保險產品結構分析
小結:產品形態必須和銷售渠道緊密結合才有生命力
第十一章 銀行保險的客戶關系管理
**節 客戶關系營銷與銀行保險
第二節 國外銀行保險的客戶關系管理
第三節 國內銀行保險的客戶關系管理發展現狀
第四節 銀行保險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需求和趨勢
小結:客戶關系管理能夠提升銀行保險價值
第十二章 銀行保險的技術支持系統
**節 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建設
第二節 保險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第三節 銀行保險的技術系統
第四節 銀行保險對技術系統的需求和趨勢
小結:技術系統為銀行保險的發展提供支持
第十三章 銀行保險的利益分配機制
**節 國外銀行保險的利益分配描述
第二節 國內銀行保險的利益分配現狀
第三節 銀行保險利益分配體系建立的難題
第四節 建立銀行保險利益分配體系的要素
第五節 建立利益分配機制的意義及方向
小結:利益分配是實現銀行保險協同效應的根本
第十四章 銀行保險的風險管理戰略
**節 風險管理對銀行保險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國外銀行保險風險管理的實踐總結
第三節 國內銀行保險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第四節 國內銀行保險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渠道
第五節 銀行保險風險管理與模式選擇的互動
小結:風險管理技術能夠保證銀行保險順利發展
發展篇:國內銀行保險發展面臨的問題、挑戰和建議
第十五章 國內銀行保險發展的背景及問題
**節 我國發展銀行保險的行業環境
第二節 我國發展銀行保險的市場環境
第三節 國內發展銀行保險業務的市場需求
第四節 國內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概況及問題
小結:國內銀行保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十六章 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未來趨勢及動向
**節 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對國內銀行保險監管的看法與建議
小結:銀行保險在我國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和發展空間
附錄
合作主體基本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保險兼業代理業務法律法規
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
關于加強保險代理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于執行《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于加強銀行代理人身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轉發《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
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和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
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關于搞好已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后續工作的
意見)的通知》的通知
關于規范保險中介服務發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
關于印發《保險公司財務制度》的通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保險企業代理手續費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
通知
銀;パa合作法律法規
關于批準保險公司在銀行間同業市場辦理債券回購業務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同意商業銀行試辦保險公司協議存款的復函》的
通知
關于證券投資基金向保險公司配售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于允許保險公司購買電信通訊類企業債券的通知
關于加強個人住房貸款和貸款房屋保險管理的通知
關于印發《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
關于保險公司投資中央銀行票據的通知
關于保險公司投資銀行次級定期債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于調整保險公司投資銀行次級債券、銀行次級定期債務和企業債券
比例的通知
關于保險公司投資可轉換公司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
商業銀行銀行保險業務有關管理辦法
某商業銀行保險代理業務管理辦法(試行)
關于發布保險中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指引的通知
某商業銀行分行代理財產保險業務操作細則
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全面業務合作協議范本
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辦理協議存款合同范本
參考文獻
銀行保險 節選
(二)銀行保險是經濟制度調整的一種自然體現 目前全球在金融業的經營制度上,有兩種制度設計:一是混業經營的制度設計;二是分業經營的制度設計;鞓I經營的制度是通過制度創新的方式,把金融機構經營制度漸進地過渡到混業經營,努力消除金融與經濟整體的摩擦,使其變化與宏觀經濟制度環境相協調;鞓I經營的制度需求是對混業經營制度安排的需求,并且遵循為有關經濟主體帶來收益*大化的原則;混業經營制度。的供給則取決于經濟、政治秩序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有力和意愿。從全球經營制度的發展方向來看,混業制度似乎是各國共同的選擇。銀行保險就是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制度變遷的一種體現。 首先,金融體系低效率運行促使銀行業和保險業相互滲透。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是一種強制性的外生變量,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外在干預。不管干預的本意如何,都導致了金融體系的效率損失。①金融體系的效率表現為配置效率和運行效率。配置效率考察的是對金融工具的風險和其他特征的差異進行調整以后,資金是否能被引導到產生*高收益的部門,運行效率考察的是資金轉移是否在維系市場正常運作所需的*低成本下進行。成本越低,市場就越有效率,每個單位投入得到的產出就*高。②隨著現代金融業和保險業的發展,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面臨著尋求新的領域、擴大經營范圍的機遇,銷售渠道、后臺管理、風險技術、投資運用等部門都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如果能夠使用一個平臺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運行效率更加顯著。但是分業經營的制度給銀行業和保險業互相滲透創造了難度,金融機構尋求制度的變遷,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 其次,客戶的需求促成了銀行保險相互滲透的制度變遷。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在不斷改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機構,業務活動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導向轉變,而客戶的金融知識日趨豐富,客戶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需要金融機構在充分尊重隱私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需要了解自己全部的資金往來,需要使用方便的渠道得到及時的服務。 P19
銀行保險 作者簡介
胡浩,生于湖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曾在瑞典王國銀行工作進修。先后擔任國內一家合資銀行總裁,中國工商銀行工商信貸部、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現任中國工商銀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導專家,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先后在國家級重點核心期刊、報刊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要著作有:《流通、金融、制度創新》(人民出版社)、《消費信貸指南》(地震出版社)等。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