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還鄉-(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753543214X
- 條形碼:9787535432148 ; 978-7-5354-321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還鄉-(全譯本) 本書特色
本書發表于一八七八年,是托馬斯·哈代創作中期的重要成果。哈代這位英國十九世紀末期的大小說家和二十世紀初期的大詩人,久已為我國讀者所熟悉和欣賞,他的小說和詩歌代表作,如《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襲德》、《還鄉》、《卡斯特橋市長》、《三怪客》、《列王》等,從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就通過中譯本陸續介紹到了我國。哈代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自覺地奉行文學“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的主張;同時又自覺地探尋藝術上的不斷創新。《還鄉》正是哈代創作中這種雙重自覺性的體現。
還鄉-(全譯本) 內容簡介
隨著一股馥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至,本套全譯本世界文學名著典藏書籍,雍容華貴地款款而來:燙金的全精裝裝幀,豪華富麗而又典雅大氣,面對世界文學巨人的寶貴遺產,讓人禁不住頂禮膜拜;精致的封面繪畫和純歐式內芯插圖,美觀質樸而又異常考究,讓人觀之心喜、愛不釋手;數十位我國資深翻譯家和全國知名院校教授、博士,構建成本套書籍絕對權威的譯者隊伍,讓人摒氣收聲、肅然起敬;清新雋永的文字,精雕細琢的語言,讓人隨之低吟淺唱、回味無窮;……本套書中所選,皆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名篇名作,在人類漫長歷史長河中經過了多年的沉淀、淬煉;此外,為了更符合現代讀者的閱讀要求和閱讀習慣,其中也不乏被市場認可、接受并得到學術上首肯的新概念名著。而且,編者還專門邀請一批專家學者,在每本書中為讀者開辟名家導讀,與讀者共品文學盛宴,在這趟愉快的名著之旅中作心與心的交匯、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毫無疑問,本套名著將更為獨到深刻地展現人類文化作品長廊中的經典畫像,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學名著寶庫中的絕美奇葩。試想,若能將此永恒經典,一世珍藏于您的書柜,伴隨一杯清茶,馨香一瓣,埋首其中,夫復何求……
還鄉-(全譯本) 目錄
**章茫茫歲月難變其貌
第二章人物和愁煩攜手相伴出現在荒原上
第三章鄉村的習俗
第四章歇腳收稅路
第五章老實人的窘困
第六章天際處的人影
第七章夜之女王
第八章無人的地方發現有人
第九章愛使一個聰明的男人采用計謀
第十章費盡心機苦心勸說
第十一章誠實女人的一次不誠實
第二卷歸客
**章歸客的消息
第二章花落村的人們準備就緒
第三章一點聲音引發了一個美夢
第四章尤斯塔西雅身不由己前去冒險
第五章穿過月光
第六章面對面站立
第七章美貌和怪異的聯盟
第八章一顆柔弱的心顯得十分堅定
第三卷迷戀
**章“我的心便是我的王國”
第二章新舉措造成了一片失望
第三章一出老戲的**幕
第四章一小時的歡樂帶來許多小時的悲哀
第五章話語尖刻引發危機
第六章約布賴特走了裂痕終于出現
第七章一天的早晨和晚上
第八章一股新的力量攪起了紛爭
第四卷大門緊閉
**章池塘邊的沖突
第二章突遭厄運他卻大唱贊歌
第三章她為擺脫愁悶而出走
第四章用上了粗暴的壓制手段
第五章穿越荒原之行
第六章一次巧合及其對旁人的影響
第七章兩個老朋友的悲劇性會面
第八章尤斯塔西雅聽說人家的好運
自己卻遭臨厄運
第五卷真相大白
**章“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第二章一道耀眼的亮光使迷茫的內心豁然開朗
第三章一個的早晨尤斯塔西雅穿戴齊整
第四章一個幾乎被忘卻的人的悉心照料
第五章不經意地重復了一個老動作
第六章托馬茜跟堂兄發生爭執他寫了一封信
第七章十一月六日晚上
第八章大雨滂沱一片漆黑焦慮的徘徊者
第九章情景和聲音把行走之人全引向一處
第六卷后來的事情
**章不可避免的過程
第二章托馬茜在羅馬古道邊的綠草地上漫步
第三章克萊姆和堂妹進行了一場十分認真的談話
第四章歡樂又一次降臨花落村克萊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還鄉-(全譯本) 節選
十一月的一個禮拜六下午,已近黃昏,這片廣袤無邊、莽莽蒼蒼的埃頓荒原,正在逐時逐刻變得昏暗起來。頭頂那片青天已漫起了一片空蒙的灰云,這片灰云就像一頂賬篷,罩住了整個荒原……
還鄉-(全譯本)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代(1840-1928),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飛白(1929— ),全名汪飛白,祖籍績溪,生于杭州。翻譯家、學者,多次獲中國圖書獎一等獎等獎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