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育心理學 內容簡介
我們撰寫《教育心理學》,就是基于上述考慮,試圖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乃至結構體系有所革新。具體地說,我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陛的工作:
1.在結構體系上力求突出教育心理學的特點并體現我國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目前對教育心理學的體系持有不同的觀點,大體有兩種偏向,即有的偏重于學習心理,有的偏重于教學心理。我們認為,學校里的教育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與學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教育心理學應同時研究學與教兩方面的心理問題;但在這種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是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心理規律必須密切結合學生的學習進行探討,包括傳統中的教師心理部分,也僅是探討那些對于學習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方面。因此,《教育心理學》是以學校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活
動為主線,在內容的具體處理上,將學與教結合起來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學與教的結合中揭示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同時,在內容的組織編排上,盡可能地體現我國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本書分為四編十六章,**編為總論,第二編為知識的學與教,第三編為品德和個性的形成與教育,第四編為教育中的動機與社會心理因素。把德育心理作為單獨一編加以論述,突出其在教育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是符我國學校教育要求的。品德和知識這兩大類型的學習與教學構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
2.在內容的選擇上力圖反映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需要。本書除了注意體現本學科穩定的、公認的基本內容及其發展外,還適當增加了當前教育界特別關注的、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的有關內容,如創造性培養、人格形成與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等。即使在學習心理、教學心理等傳統的教育心理學內容中,也盡可能體現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需要。如在“知識的學與教”一編中,‘亦側重于認知與思維的研究,注重對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的探討,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3.盡可能地反映當代教育心理學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本書盡量吸取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注意引用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科研成果。如章志光、李伯黍等有關品德心理的研究,邵瑞珍、皮連生等有關“知識分類學習論”的研究,陳琦、張大鈞等有關教學心理的研究,在有關章節中都有所體現。鑒于近些年來,教育社會心理研究日趨活躍,我們對該研究領域的成果也作了有選擇的采納。以往的教育心理學對此雖已有所涉及,但分量尚嫌不足。本書則將此作為近一編的內容加以論述,以期使教育心理學研究更加接近學校教育的真實情境。考慮到
學生的成就動機是由個體的社會性引發的,也把該內容列入了此編中。
4.注意突出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實踐價值,力求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統一。教育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本書除了重視學理的探討外,也突出了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例如,我們把認知心理學有關知識的表征、習得、保持和遷移等方面的理論融入學生各種學習類型的學習中,結合教學實例進行具體闡明,使讀者通過學習,不僅能獲得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而且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教育心理學對教育教學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教育心理學 目錄
前言
**編 總論
**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意義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創建與發展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策略
第二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問題
**節 學習概述
第二節 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第三節 學習遷移
第四節 學習結果的測評
第三章 傳統的學習理論
**節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第二節 認知學習理論
第三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第四章 當代學習理論的新發展
**節 社會認知學習理論
第二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第三節 情境學習理論
第二編 知識的學與教
第五章 陳述性知識的學與教
**節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概述
第二節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
第三節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遷移
第四節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第六章 程序性知識的學與教
**節 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概述
第二節 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遷移
第三節 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第七章 策略性知識的學與教
**節 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概述
第二節 策略性知識的學習過程與遷移
第三節 策略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第八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力
**節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概述
第二節 問題解決過程與條件
第三節 創造力及其培養
第三編 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與培養
**節 品德概述
第二節 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品德形成的過程與教育策略
第四節 學生品德不良的預防與矯正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節 心理健康的意義與標準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第三節 學生的心理挫折與教育
第四節 人格的適應與適應不良
第四編 有效學習的相關因素
第十一章 心理差異
**節 心理差異概述
第二節 認知差異與教育
第三節 人格差異與教育
第四節 性別心理差異與教育
第五節 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
第十二章 學習動機
**節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 學習動機理論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第十三章 學生群體
**節 學生群體心理
第二節 班級人際關系
第三節 班級管理與課堂生態建設
第十四章 教師的領導行為
**節 教師的社會角色與領導行為職能
第二節 教師的領導方式與課堂心理氣氛
第三節 影響教師領導行為的因素
主要參考文獻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