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版權信息
- ISBN:7806577920
- 條形碼:9787806577929 ; 978-7-80657-792-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本書特色
《元史學》肯定會激起歷史編纂學的論爭,并成為這個領域中的經典。……任何一位有名望的歷史學家都不應忽視這本書。
——《歷史》
……富有雄心和挑戰性,試圖說明所有歷史思想,無論出自實際寫史的人還是歷史哲學家,都依賴于“歷史想像的深層結構”。
——《太平洋歷史評論》
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內容簡介
本書系海登·懷特的成名作,被譽為二十世紀下半葉*重要的歷史哲學著作,也是當代西方歷史哲學研究中語言學轉向的標志。作者認為,史與詩并不存在截然斷裂的鴻溝,任何史學作品都包含了一種深層結構,它是詩學的,實質上也是語言學的,是一種未經批判而被接受的范式。作者運用形式主義方法建構起結構主義文本分析理論,同時又注重貫徹歷史主義思想,并以反諷式的比喻策略對十九世紀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學思想家逐一分析,向讀者展示了他們進行歷史著述時所采用的主導性比喻方式及與之相伴隨的語言規則,從而確證歷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詩學本質。
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目錄
序言
導論 歷史的詩學
歷史著述理論
情節化解釋
形式論證式解釋
意識形態蘊涵式解釋
歷史編篡風格問題
比喻理論
19世紀歷史意識諸階級
**部分 接受的傳統:啟蒙運動與歷史意識問題
**章 隱喻與反諷之間的歷史想像
導言
啟蒙史學的辯證法
歷史編纂的傳統觀念
歷史、語言與情節
懷疑論和反諷
啟蒙時代之前史學的主要形式
萊布尼茲與啟蒙運動
歷史領域
啟蒙運動的史學成就
赫爾德反叛啟蒙史學
赫爾德的歷史觀念
第二章 黑格爾:歷史的詩學與超越反諷之道
導言
語言、藝術和歷史意識
歷史、詩和修辭
可能的情節結構
作為一般性情節結構的悲劇和喜劇
自在的歷史與自為的歷史
自在自為的歷史
作為結構的歷史領域
國家、個人和歷史的悲劇性觀點
作為過程的歷史領域
從悲劇到喜劇
世界歷史的情節
第二部分 19世紀歷史寫作中的四種“實在論”
第三章 米什萊:作為浪漫劇的歷史實在論
第四章 蘭克:作為喜劇的歷史實在論
第五章 托克維爾:作為悲劇的歷史實在論
第六章 布克哈特:作為諷剌劇的歷史實在論
第三部分 19世紀晚期歷史哲學對“實在論”的擯棄
第七章 歷史意識與歷史哲學的復興
第八章 馬克思:以轉喻模式為史學進行哲學辯護
第九章 尼采:以隱喻模式為史學作詩學辯護
第十章 克羅齊:以反諷模式為史學作哲學辯護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后記
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 作者簡介
海登·懷特(1928- )當代美國著名思想史家、歷史哲學家、文學批評家。主要著作有《元史學》(1973)、《話語的比喻》(1978)、《形式的內容》(1987)、《比喻實在論》(1999)。退休前任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圣克魯茲分校。他廣泛吸收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套比喻理論來分析歷史文本、作者、讀者,揭示意識形態要素介入歷史學的種種途徑。懷特主導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歷史哲學領域中的語言學轉向,并將歷史主義思想帶入文學批評領域,成為跨學科研究的典范。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