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任式楠文集 本書特色
本文集大體反映了作者的基本學術視線和研究思路,在辨析考古文化遺存的性質內涵、時空框架、發展演變、相互關系等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各類考古物證,并注意吸收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適當引用民族學對比材料,試圖探究當時的社會關系變化,揭示其經濟技術成就,探討其精神文化生活狀態和水平,以期部分復原社會史跡,不斷深化對我國史前時代的認識。
任式楠文集 內容簡介
選入本文集里的作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撰寫的一些文章,按內容性質編排順序,并歸納為三大部分。這些文章大體反映了作者的基本學術視線和研究思路,在辨析考古文化遺存的性質內涵、時空框架、發展演變、相互關系等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各類考古物證,并注意吸收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適當引用民族學對比材料,試圖探究當時的社會關系變化,揭示其經濟技術成就,探討其精神文化生活狀態和水平,以期部分復原社會史跡,不斷深化對我國史前時代的認識。
本書對已發表過的文章,除少量的作了些技術性改動外,內容、觀點未作修改,基本保持原貌,如實反映了作者成稿時的研究程度和認識水平。考古學總是以層出不窮的新發現,給研究者提供了深入認識、更新觀點的廣闊余地,相信今后在代代學人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把中國史前考士學推向新的學術高度。
任式楠文集 目錄
總論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展歷程
公元前5000年前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幾項主要成就
中國新石器文化總考察和文明起源探討
論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
長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略論大溪文化
薛家崗文化及相關問題
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的顯著成就和特色文化現象
長江中游文明起源探索——以屈家嶺、石家河文化為中心
長江黃河中下游新石器文化的交流
專題研究
我國新石器時代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史前城址考察
中國史前農業的發生與發展
我國新石器-銅石器并用時代農作物和其他食用植物遺存
關于良渚文化雙翼形石器的討論
中國新石器時代紡織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論華南史前印紋白陶遺存
中國光前銅器綜論
中國史前玉器類型初析
良渚文化圖像玉璧的探討
良渚玉三叉形冠飾與皇冠
我國史前骨刻記事實物的發現
任式楠文集 作者簡介
任式楠,男,1936年10月6日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59年8月自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后一直在本院考古所工作,曾任考古隊長、研究室副主任、所長等職,原兼任《考古學報》主編。學術專業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長期致力于田野考古,曾先后在陜、豫、云、魯、鄂等省開展工作,對這些地區的幾種新石器時代遺存進行發掘和研究,同時還立足史前領域,對農業、玉器、城址、中國文明起源等重要學術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目前擔任主編《中國考古學》史前考古卷。代表性著作有《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合著、《長江黃河中下游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中國史前城址考察》、《長江中游文明起源探索》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