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電視傳播研究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7303067310
- 條形碼:9787303067312 ; 978-7-303-0673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視傳播研究方法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1章,內容包括;梳理和總結國內外電視傳播研究及方法發展的歷史,分析其現狀;概述電視傳播研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特征;系統探討電視傳播研究中常用的調查研究、內容分析、實驗研究、實地觀察等一些定量與定性方法等。
電視傳播研究方法 目錄
一、歷史回眸:從效果研究說開去…………………[2]
二、現實視野:中國的電視傳播研究與方法………[8]
三、電視傳播研究方法解說——兼介本書結構……[14]
1.電視傳播研究的邏輯與方法…………………[14]
2.本書寫作動因與結構簡介……………………[17]
第二章 電視傳播研究概述…………………………[22]
一、電視傳播研究的一般步驟………………………[22]
1.選擇研究課題…………………………………[23]
2.文獻探討………………………………………[24]
3.提出研究假設和問題…………………………[25]
4.設計研究方案…………………………………[25]
5.收集資料………………………………………[27]
6.統計分析資料并得出研究結果………………[27]
7.撰寫研究報告…………………………………[27]
二、電視傳播研究的基本要素………………………[28]
1.概念與維度……………………………………[28]
2.變量……………………………………………[30]
3.測量……………………………………………[31]
4.量表……………………………………………[35]
5.信度與效度……………………………………[39]
三、抽樣與樣本………………………………………[44]
1.關于抽樣………………………………………[45]
2.抽樣分類………………………………………[47]
3.抽樣過程………………………………………[53]
4.抽樣誤差與樣本加權…………………………[58]
第三章 問卷設計……………………………………[64]
一、問卷與問卷設計…………………………………[64]
1.什么是問卷……………………………………[64]
2.問卷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65]
二、問卷設計的注意事項與規則……………………[80]
1.封閉式問題的答案形式及其編制……………[80]
2.問卷設計的其他規則…………………………[89]
第四章 調查研究……………………………………[97]
一、調查研究概說……………………………………[97]
1.橫剖調查與縱貫調查…………………………[97]
2.描述性調查與分析性調查……………………[99]
3.調查研究的優點與不足 ……………………[100]
二、訪問方法及其比較 ……………………………[102]
1.電話訪問 ……………………………………[104]
2.郵件訪問 ……………………………………[106]
3.面訪 …………………………………………[107]
4.網上調查 ……………………………………[109]
5.其他訪問方法 ………………………………[113]
三、三種主要訪問方法的規則 ……………………[114]
1.電話訪問的規則 ……………………………[114]
2.郵件訪問的規則 ……………………………[118]
3.面訪的規則 …………………………………[120]
四、調查研究程序釋例:“需求與對策研究” …[124]
1.提出研究課題或假設 ………………………[125]
2.抽樣設計 ……………………………………[126]
3.問卷設計 ……………………………………[127]
4.訪問 …………………………………………[129]
5.統計分析 ……………………………………[129]
6.得出研究發現和結論 ………………………[130]
第五章 實驗研究 …………………………………[132]
一、實驗研究的特點與步驟 ………………………[133]
1.實驗研究的特點 ……………………………[133]
2.控制實驗的研究步驟 ………………………[136]
二、實驗方案 ………………………………………[139]
1.實驗方案與設計 ……………………………[139]
2.坎貝爾一斯坦利記號法與哈斯金斯記號法
………………………………………………[140]
3.實驗對象的選取與分配 ……………………[142]
4.常見實驗方案舉偶 …………………………[145]
5.重復測量方案 ………………………………[149]
三、實地實驗………………………………………[152]
1.實地實驗的優劣 ……………………………[152]
2.實地實驗的類型及案例 ……………………[154]
第六章 內容分析…………………………………[163]
一、內容分析定義解說……………………………[164]
1.客觀性 ………………………………………[165]
2.系統性 ………………………………………[166]
3.定量性 ………………………………………[167]
二、內容分析的功用………………………………[169]
1.描述傳播內容 ………………………………[171]
2.從傳播內容推估傳播者特征 ………………[1731
3.探測觀眾特性 ………………………………[175]
4.從傳播內容推估傳播效果 …………………[175]
5.比較傳播內容與現實世界的關系 …………[177]
三、內容分析的步驟………………………………[178]
1.提出研究課題或假設 ………………………[179]
2.確定研究范圍 ………………………………[180]
3.選取適當樣本 ………………………………[181]
4.選擇并確定分析單位 ………………………[185]
5.建立分析類別 ………………………………[186]
6.建立定量系統 ………………………………[189]
7.試測編碼員,檢驗分類標準的可信度 ……[191]
8.編碼 …………………………………………[191]
9.統計和分析數據 ……………………………[194]
10.解釋結果并得出結論………………………[194]
四、信度、效度及內容分析的優劣 ………………[195]
1.信度 …………………………………………[195]
2.檢驗信度的常用方法 ………………………[197]
3.效度 …………………………………………[200]
4.內容分析的優點與局限 ……………………[202]
第七章 定性研究方法 ……………………………[205]
一、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比較 ……………………[205]
1.比較:從哲學思想和研究結果來看 ………[206]
2.比較:就具體研究過程而言 ………………[207]
二、焦點小組 ………………………………………[208]
1.焦點小組研究的程序 ………………………[209]
2.焦點小組研究的特點 ………………………[213]
三、實地觀察 ………………………………………[214]
1.實地觀察的種類 ……………………………[215]
2.實地觀察的優劣 ……………………………[216]
3.實地觀察的程序 ……………………………[220]
四、個案研究…………………………………………[224]
1.個案研究的特點 ……………………………[224]
2.個案研究的類型 ……………………………[225]
3.個案研究的程序 ……………………………[226]
五、深度訪談…………………………………………[228]
1.深度訪談的優缺點 …………………………[228]
2.深度訪談的程序 ……………………………[230]
第八章 收視率調查…………………………………[231]
一、收視率調查:抽樣與樣本………………………[232]
1.確定調查對象與抽樣框 ……………………[232]
2.收視率調查的抽樣特點 ……………………[235]
3.樣本量 ………………………………………[237]
4.抽樣誤差、收視率與樣本量 ………………[238]
二、收視率測量方法…………………………………[241]
1.電話法 ………………………………………[242]
2.日記法 ………………………………………[244]
3.儀器法 ………………………………………[247]
三、三種測量方法的比較……………………………[250]
1.電話法的優點與不足 ………………………[251]
2.日記法的優點與不足 ………………………[252]
3.人員測量儀法的優點與不足 ………………[254]
四、日記卡與人員測量儀:數據比較………………[257]
1.夸大效應 ……………………………………[258]
2.數據比較 ……………………………………[261]
第九章 收視率指標與分析…………………………[265]
一、收視率指標………………………………………[265]
1.總體指標 ……………………………………[267]
2.累積指標 ……………………………………[272]
3.其他指標 ……………………………………[278]
二、收視率分析:從宏觀到微觀……………………[280]
1.傳播與收視系統分析 ………………………[281]
2.電視臺(或頻道)分析 ………………………[285]
3.節目類型分析 ………………………………[291]
4.欄目或節目分析 ……………………………[294]
三、觀眾流動分析……………………………………[298]
1.觀眾在頻道間的流動 ………………………[300]
2.觀眾重復率 …………………………………[302]
3.觀眾平均忠實度 ……………………………[306]
第十章 滿意度調研…………………………………[308]
一、滿意度調查方法…………………………………[310]
1.調查方式 ……………………………………[311]
2.調查范圍與評分方法 ………………………[312]
3.指標設置 ……………………………………[314]
二、滿意度與收視率…………………………………[318]
1.欣賞指數與收視率:中國香港經驗 ………[319]
2.滿意度與收視率:中國內地探討 …………[321]
三、滿意度指標的應用 ……………………………[324]
1.了解觀眾對節目的評價 ……………………[324]
2.用“質”、“量”二元標準評判電視節目
……………………………………………[328]
3.評估與預測 …………………………………[330]
第十一章 常用統計方法簡介 ……………………[333]
一、單變量描述性統計 ……………………………[334]
1.頻數與百分比 ………………………………[334]
2.集中趨勢 ……………………………………[336]
3.離散趨勢 ……………………………………[342]
二、抽樣分布與一般統計推斷 ……………………[347]
1.正態分布 ……………………………………[348]
2.抽樣分布 ……………………………………[350]
3.參數估計 ……………………………………[352]
4.假設檢驗 ……………………………………[355]
三、雙變量統計分析 ………………………………[365]
1.交互分析與卡方檢驗 ………………………[365]
2.相關分析 ……………………………………[370]
3.簡單線性回歸分析 …………………………[372]
4.方差分析 ……………………………………[375]
附錄一 從看的愉悅到思的追求
——正大綜藝改版效果淺探………………[380]
附錄二 從收視分析看觀眾群的保持:一種結構
性探討………………………………………[391]
附錄三 世紀之交中國城鎮觀眾收視需求情況調
查問卷………………………………………[401]
附錄四 常用統計表…………………………………[418]
參考書目………………………………………………[426]
后 記…………………………………………………[431]
電視傳播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劉燕南 北京廣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華中理工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先后獲工學學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 主要從事傳播理論與方法、視聽率研究、受眾與傳播效果研究、新聞理論與業務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了包括國家哲學社科重點課題在內的十余項研究課題,并多次參加電視(節目)傳播效果評估、節目評獎和策劃工作。曾出訪澳大利亞、韓國、港臺等地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出版了《電視收視率解析》、《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臺灣報業爭戰縱橫》等著譯作,其中《電視收視率解析》一書系國內第一本系統研究收視率問題的專著,2001年榮獲國家廣電總局高?蒲谐晒坏泉。 曾榮獲第七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