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骨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7章。內容包括:基礎研究進展、骨科影像學檢查、創傷、骨關節感染、骨關節腫瘤、脊柱側凸、頸椎、腰椎、髖關節、肩關節外科等。
骨科學 目錄
**節 骨折愈合的現代概念
第二節 骨折愈合過程中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第三節 長管骨引導性骨再生
第四節 誘導性骨再生
第五節 細胞因子與骨科疾病的相關研究進展
第六節 骨的循環與微循環
第七節 復合人工骨的研究進展
第八節 人工韌帶與人工肌腱研究現狀
第九節 可吸收內固定材料的研究與臨床應用
第十節 骨科疾病基因治療
第十一節 骨科生物力學研究現狀
第二章 骨科影像學檢查
**節 X線檢查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檢查
第三節 計算機體層顯像
第四節 磁共振影像檢查
第三章 創傷
**節 AO理論與方法的進展
第二節 長管狀骨骨折的帶鎖髓內釘治療進展
第三節 胸腰椎骨折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第四節 髖臼骨折
第五節 踝關節骨折治療
第六節 多發骨與關節損傷
第七節 股骨頸骨折
第八節 關節軟骨損傷的修復治療
第四章 骨關節感染
**節 化膿性關節炎
第二節 骨關節結核
第五章 骨關節腫瘤
**節 肌肉骨骼腫瘤的評估和分期
第二節 骨骼肌肉系統腫瘤術后重建功能評估系統
第三節 肌盆腫瘤治療的進展
第六章 脊柱側凸
第七章 頸椎
第八章 腰椎
第九章 髖關節
第十章 肩關節外科
第十一章 肘關節外科
第十二章 腕關節不穩定的診斷與治療
第十三章 手外科的發展現狀
第十四章 人工關節外科
第十五章 關節鏡外科
第十六章 骨關節疾病
第十七章 脊髓監護在脊柱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骨科學 作者簡介
邱貴興,男,1942年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60年考入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6年曾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市民醫院骨科,作為訪問學者工作一年,在前北美脊柱外科學會主席、世界著名的脊柱外科專家Gorden. Armstrong教授的親自指導下研修脊柱外科,1987年學成回國,在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從事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1988年任骨科副教授,1993年晉升為骨科教授。現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主任、骨科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及香港大學脊柱外科中心主任,任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同時,他還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主編,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名譽主編,中國骨質疏松雜志、臨床骨科雜志、中國關節外科雜志、實用骨科雜志、亞太骨科雜志、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中國骨腫瘤雜志的編委、常務編委、副主編等職,AAOA校友會成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理事、協和醫大保健俱樂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委員會委員。
邱貴興教授擅長脊柱外科及人工關節疾病的診治:在脊柱外科領域中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對脊柱側凸、脊柱后凸、強直性脊柱炎的矯形;脊柱腫瘤的切除固定;脊柱結核的治療;椎管狹窄、脊柱滑脫的減壓、復位、內固定;頸椎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各種脊柱疾病的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近年來,邱貴興教授在脊柱側凸和脊柱退行性疾病失敗病例的返修手術和脊柱外科的疑難病例的診治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斷總結經驗,通過講座和手術,向許多年青的脊柱外科醫師傳授自己寶貴的經驗,同時治療了許多疑難病例。他在以往Harrington、Luque、Zilke、Galveston、Dick、Steffee、RF、CD等手術基礎上,較早地引入并積極推廣CCD、TSRH、CDH、SOCON、Z-plate、USS系統等脊柱固定器在臨床上的應用,使脊柱手術的固定從單純的一維矯形轉向三維矯形,提高了治療效果,并熟練地應用國際上的這些先進技術
來治療脊柱外科的疑難病癥。他在總結臨床經驗的同時,研究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脊柱側凸的分型,去偽存真,提出了脊柱側凸的PUMC分型,并以此為依據,決定脊柱側凸的融合范圍,使該病的治療獲得了更好的臨床效果。
同時,他在關節外科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成功地實施了大量全膝、全髖關節置換術,使許多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創傷、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濕關節炎、嚴重骨關節炎引起關節疼痛及功能喪失的患者恢復了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崗位。他對骨關節炎的病因的研究論文獲北京市優秀論文獎。近幾年來,國內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較為普及,一些病例由于種種原因需再次手術(也稱返修手術),邱貴興教授運用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充分吸收國際上人工關節置換的新技術、新理論,積極研究國內目前應用的各類假體(國產、進口)的特點及應用范疇,使許多髖關節、膝關節返修手術病人得到康復。
在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治愈了許多骨折、骨關節感染、結核、腫瘤及嚴重復合傷的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在邱貴興教授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國內外的交流,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協作進行骨科方面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以提高學術水平,同時運用網絡及遠程會診與國內外同道一起討論、研究、解決臨床的疑難問題。
邱貴興教授在繁忙的臨床和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承擔眾多各類科研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開展了衛生部的重點項目——脊柱側凸治療的程序化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十五攻關課題——國產二膦酸鹽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研究,衛生部科研基金GSS的設計及脊柱滑脫中的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膠原、核心蛋白基因在青少年脊柱側凸椎間盤的表達研究,保健專項資金科研課題——老年骨關節炎的臨床分期及優化防治方案的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特發性脊柱側凸PUMC分型的可行性及病因學研究;同時,還與北京協和醫院婦科內分泌組聯合進行了衛生部科學基金資助課題——雌激素在絕經后婦女骨關節炎治療中的實驗和應用研究,與上海瑞金醫院、廣州醫學院一附院聯合進行了人工關節術后中國人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及其預防的研究。
主編了《脊柱外科新手術》、《髓內釘內固定技術》、《骨折333個怎么辦》、《腰痛與腰椎疾病200個怎么辦》、《高級醫師案頭叢書-骨科學》等五篇專著。
作為特邀編委參加了《脊柱外科學》的編著,并參與了《風濕病》、《脊柱側凸的預防和治療》《頸椎外科手術學》《脊柱側凸三圍矯形理論與技術》《骨質疏松與臨床》等書籍的編寫工作。在國內外各種雜志發表論文、評述50余篇,其中,《Steffee手術在脊柱外科中的臨床應用研究》作為第一作者獲醫科院醫療成果二等獎、國家教委三等獎;《脊柱側凸的研究》作為主要參加者獲衛生部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髕股關節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曾多次獲得院內醫療成果獎及科技成果獎。
為了加強在科研方面的工作,邱貴興教授組織成立了協和骨科基礎實驗室,實驗室除有技術員外,還配備有專職實驗室工作的主治大夫,以配合骨科臨床研究。
邱貴興教授在繁重的臨床工作和學術科研工作的壓力下,還非常關心骨科的科普工作,在他的關心下,“中國骨與關節健康十年”活動開展順利,并連續2年獲得了世界骨與關節十年組織的好評;他曾出席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節目,也曾多次在各大媒體向觀眾和讀者宣傳骨科的相關科普知識;為促進全民骨骼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