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法總則案例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7300034195
- 條形碼:9787300034195 ; 978-7-300-03419-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總則案例分析 本書特色
刑法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法學學科,刑法的理論性主要體現在刑法總則當中,而刑法的實踐性則更多地體現在刑法分則當中。本書把刑法分則中規定的10類犯罪所涉及的400余個罪名都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作了說明,無論是對在校的法律專業學生,還是對法學理論工作者和司法實踐工作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刑法總則案例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刑法學基礎之上,所選案例大多是司法實踐中近年來遇到的重大典型案例。具有新穎性、復雜性和疑難性的特點。作者結合現行刑法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案例進行法理評析,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有對辦案過程中或者理論上的各種爭議觀點的評析,以案說法、以案釋理。深入淺出地闡釋刑法學總論的重大問題。本書無論對政法院校師生教學研究,還是對司法工作者和律師辦案均具有重要的指導參考價值。
刑法總則案例分析 目錄
**章 刑法的空間效力 1
一、梅某等詐騙、偽造公文、印章案(屬地管轄) 1
二、丁某被控偽造公文、印章宣告無罪案(屬人管轄) 4
三、奧格雷劫機案(普遍管轄) 6
第二章 刑法的時間效力 8
一、陳某等投機倒把案(從舊兼從輕原則) 8
二、王某挪用公款案(刑法溯及力) 11
第三章 犯罪客體 14
一、趙某投毒案 (犯罪客體與犯罪構成的關系) 14
二、楊某等破壞通訊設備、盜竊案 (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關系) 17
第四章 犯罪客觀方面 21
一、陳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危害行為的實行行為性) 21
二、張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危害行為的有意性) 24
三、汪某偷稅案(作為與不作為) 28
四、吳某過失致人死亡案(不作為的義務來源) 32
五、李某等被控玩忽職守宣告無罪案(危害結果) 37
六、林某被控過失致人死亡宣告無罪案(因果關系) 41
第五章 犯罪主體 44
一、于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刑事責任年齡) 44
二、林某搶劫案(跨年齡段犯罪的刑事責任) 47
三、白某故意殺人案(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49
四、王某交通肇事案(生理醉酒人的刑事責任) 51
五、高甲故意殺人案(病理性醉酒人的刑事責任) 54
六、付某故意殺人案(聾啞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58
七、肖某侵犯著作權案(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分) 62
八、章某貪污案(犯罪的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 65
第六章 犯罪主觀方面 69
一、陳甲故意殺人案(直接故意) 69
二、魏某等故意傷害、虐待案(間接故意) 71
三、楊某被控玩忽職守宣告無罪案(疏忽大意過失) 74
四、丁某等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過于自信過失) 76
五、冷某玩忽職守、受賄案(復合罪過) 78
六、田某等走私普通貨物、物品案(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 80
七、李某偽造貨幣案(犯罪目的) 83
八、鐘甲等非法拘禁案(犯罪動機) 85
九、許某被控交通肇事宣告無罪案(意外事件) 87
十、林某等販賣毒品案(對象認識錯誤) 88
十一、馬某故意殺人案(手段認識錯誤) 90
十二、劉某故意殺人案(因果關系認識錯誤) 91
十三、王某招搖撞騙案(法律錯誤) 93
第七章 犯罪停止形態 96
一、尹某綁架案(犯罪既遂的認定) 96
二、郭某故意殺人案 (間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態) 100
三、高某強奸案 (結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 102
四、蔡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 (犯罪預備的認定) 105
五、王甲等搶劫案 (著手實行的認定) 108
六、陳甲搶劫案 (犯罪未遂) 111
七、陳某綁架兒童案 (犯罪中止) 115
第八章 共同犯罪形態 119
一、 吳某等故意殺人、流氓案 (共同犯罪的范圍) 119
二、 陳甲故意傷害案 (共同犯罪故意) 122
三、 陳某流氓案 (片面共犯) 125
四、吳甲等故意傷害案 (共同犯罪行為) 128
五、蔣甲非法拘禁案 (幫助犯的認定) 131
六、李某等盜竊案 (主犯、從犯的認定) 134
七、劉某等搶劫、盜竊案 (共同犯罪中實行過限、共同犯罪中把風放哨 行為的性質)
八、李某等劫持航空器、故意殺人案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141
第九章 罪數形態 145
一、喬某重婚案(繼續犯) 145
二、馬某等非法拘禁案(轉化犯) 147
三、吳某投毒案(徐行犯) 149
四、林某等流氓、爆炸案(想象競合犯) 151
五、陳某故意傷害案(結果加重犯) 154
六、羅某等搶劫、殺人案(結合犯) 156
七、劉某侵占、賭博案(慣犯) 159
八、馬某等挪用公款案(連續犯) 161
九、盧某詐騙案(牽連犯) 164
十、陳某等組織、強迫賣淫案(吸收犯) 167
十一、蔣某破壞生產經營案(法條競合) 170
十二、王某等搶劫、私藏槍支彈藥案(同種數罪) 172
第十章 排除犯罪性行為 174
一、杜某被控流氓宣告無罪案(防衛權) 174
二、曹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不法侵害) 176
三、秦某被控過失致人死亡宣告無罪案(不法侵害的時間認定) 179
四、王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假想防衛) 182
五、于某故意傷害案(偶然防衛) 184
六、李某故意傷害案(防衛第三者) 186
七、朱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防衛限度) 188
八、葉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無限防衛權) 191
九、何某被控故意毀壞財物宣告無罪案(緊急避險) 194
十、周某過失致人死亡案(避險過當) 196
第十一章 刑罰種類 199
一、劉某故意傷害案(管制刑存廢之爭) 199
二、周某破壞軍婚案(拘役刑存廢之爭) 203
三、胡某盜竊案(我國刑法中應否確立不定期刑) 206
四、趙某故意殺人案(孕婦可否人工流產后適用死刑) 209
第十二章 刑罰裁量制度 212
一、唐某搶劫案(逆向數情節適用) 212
二、李某等盜竊案(特別減輕處罰權) 215
三、高某等故意殺人、搶劫、放火、貪污案(普通累犯) 217
四、喬某販賣毒品案(特別累犯) 220
五、李某尋釁滋事案(再犯) 222
六、李某故意殺人案(一般自首) 223
七、郭甲等盜掘古墓葬案(特別自首) 226
八、吳某等故意殺人、流氓、搶劫、窩藏案(立功制度) 229
九、鄧某盜竊、故意殺人案(自首與立功處罰原則) 231
十、李某強奸、盜竊、脫逃、招搖撞騙案(并罰制度) 235
十一、楊某等盜竊案(選擇性罪名并罰) 237
十二、屈某過失致人死亡案(緩刑制度) 240
第十三章 刑罰執行制度 243
一、曹某減刑案(減刑適用的條件) 243
二、周某減刑案(緩刑期間減刑的適用) 246
三、趙甲減刑案(刑罰執行期間再犯新罪后減刑的適用) 249
四、王某假釋案(減刑后假釋的適用) 251
第十四章 刑罰消滅制度 255
一、江某盜竊案(追訴時效的期限) 255
二、王某故意傷害案(追訴時效延長) 258
三、高某偷稅案(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 261
第十五章 前科制度 264
一、張某盜竊、殺人案(前科報告制度) 264
二、陳某放火案(前科消滅制度) 265
第十六章 刑法與單行刑法的銜接 268
一、文某騙購外匯案(刑法與被廢止的單行刑法的銜接) 268
二、關某偷稅案(刑法與被保留的單行刑法的銜接) 270
主要參考書目 273
一、梅某等詐騙、偽造公文、印章案(屬地管轄) 1
二、丁某被控偽造公文、印章宣告無罪案(屬人管轄) 4
三、奧格雷劫機案(普遍管轄) 6
第二章 刑法的時間效力 8
一、陳某等投機倒把案(從舊兼從輕原則) 8
二、王某挪用公款案(刑法溯及力) 11
第三章 犯罪客體 14
一、趙某投毒案 (犯罪客體與犯罪構成的關系) 14
二、楊某等破壞通訊設備、盜竊案 (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關系) 17
第四章 犯罪客觀方面 21
一、陳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危害行為的實行行為性) 21
二、張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危害行為的有意性) 24
三、汪某偷稅案(作為與不作為) 28
四、吳某過失致人死亡案(不作為的義務來源) 32
五、李某等被控玩忽職守宣告無罪案(危害結果) 37
六、林某被控過失致人死亡宣告無罪案(因果關系) 41
第五章 犯罪主體 44
一、于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刑事責任年齡) 44
二、林某搶劫案(跨年齡段犯罪的刑事責任) 47
三、白某故意殺人案(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49
四、王某交通肇事案(生理醉酒人的刑事責任) 51
五、高甲故意殺人案(病理性醉酒人的刑事責任) 54
六、付某故意殺人案(聾啞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58
七、肖某侵犯著作權案(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分) 62
八、章某貪污案(犯罪的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 65
第六章 犯罪主觀方面 69
一、陳甲故意殺人案(直接故意) 69
二、魏某等故意傷害、虐待案(間接故意) 71
三、楊某被控玩忽職守宣告無罪案(疏忽大意過失) 74
四、丁某等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過于自信過失) 76
五、冷某玩忽職守、受賄案(復合罪過) 78
六、田某等走私普通貨物、物品案(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 80
七、李某偽造貨幣案(犯罪目的) 83
八、鐘甲等非法拘禁案(犯罪動機) 85
九、許某被控交通肇事宣告無罪案(意外事件) 87
十、林某等販賣毒品案(對象認識錯誤) 88
十一、馬某故意殺人案(手段認識錯誤) 90
十二、劉某故意殺人案(因果關系認識錯誤) 91
十三、王某招搖撞騙案(法律錯誤) 93
第七章 犯罪停止形態 96
一、尹某綁架案(犯罪既遂的認定) 96
二、郭某故意殺人案 (間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態) 100
三、高某強奸案 (結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 102
四、蔡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 (犯罪預備的認定) 105
五、王甲等搶劫案 (著手實行的認定) 108
六、陳甲搶劫案 (犯罪未遂) 111
七、陳某綁架兒童案 (犯罪中止) 115
第八章 共同犯罪形態 119
一、 吳某等故意殺人、流氓案 (共同犯罪的范圍) 119
二、 陳甲故意傷害案 (共同犯罪故意) 122
三、 陳某流氓案 (片面共犯) 125
四、吳甲等故意傷害案 (共同犯罪行為) 128
五、蔣甲非法拘禁案 (幫助犯的認定) 131
六、李某等盜竊案 (主犯、從犯的認定) 134
七、劉某等搶劫、盜竊案 (共同犯罪中實行過限、共同犯罪中把風放哨 行為的性質)
八、李某等劫持航空器、故意殺人案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141
第九章 罪數形態 145
一、喬某重婚案(繼續犯) 145
二、馬某等非法拘禁案(轉化犯) 147
三、吳某投毒案(徐行犯) 149
四、林某等流氓、爆炸案(想象競合犯) 151
五、陳某故意傷害案(結果加重犯) 154
六、羅某等搶劫、殺人案(結合犯) 156
七、劉某侵占、賭博案(慣犯) 159
八、馬某等挪用公款案(連續犯) 161
九、盧某詐騙案(牽連犯) 164
十、陳某等組織、強迫賣淫案(吸收犯) 167
十一、蔣某破壞生產經營案(法條競合) 170
十二、王某等搶劫、私藏槍支彈藥案(同種數罪) 172
第十章 排除犯罪性行為 174
一、杜某被控流氓宣告無罪案(防衛權) 174
二、曹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不法侵害) 176
三、秦某被控過失致人死亡宣告無罪案(不法侵害的時間認定) 179
四、王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假想防衛) 182
五、于某故意傷害案(偶然防衛) 184
六、李某故意傷害案(防衛第三者) 186
七、朱某被控故意傷害宣告無罪案(防衛限度) 188
八、葉某被控故意殺人宣告無罪案(無限防衛權) 191
九、何某被控故意毀壞財物宣告無罪案(緊急避險) 194
十、周某過失致人死亡案(避險過當) 196
第十一章 刑罰種類 199
一、劉某故意傷害案(管制刑存廢之爭) 199
二、周某破壞軍婚案(拘役刑存廢之爭) 203
三、胡某盜竊案(我國刑法中應否確立不定期刑) 206
四、趙某故意殺人案(孕婦可否人工流產后適用死刑) 209
第十二章 刑罰裁量制度 212
一、唐某搶劫案(逆向數情節適用) 212
二、李某等盜竊案(特別減輕處罰權) 215
三、高某等故意殺人、搶劫、放火、貪污案(普通累犯) 217
四、喬某販賣毒品案(特別累犯) 220
五、李某尋釁滋事案(再犯) 222
六、李某故意殺人案(一般自首) 223
七、郭甲等盜掘古墓葬案(特別自首) 226
八、吳某等故意殺人、流氓、搶劫、窩藏案(立功制度) 229
九、鄧某盜竊、故意殺人案(自首與立功處罰原則) 231
十、李某強奸、盜竊、脫逃、招搖撞騙案(并罰制度) 235
十一、楊某等盜竊案(選擇性罪名并罰) 237
十二、屈某過失致人死亡案(緩刑制度) 240
第十三章 刑罰執行制度 243
一、曹某減刑案(減刑適用的條件) 243
二、周某減刑案(緩刑期間減刑的適用) 246
三、趙甲減刑案(刑罰執行期間再犯新罪后減刑的適用) 249
四、王某假釋案(減刑后假釋的適用) 251
第十四章 刑罰消滅制度 255
一、江某盜竊案(追訴時效的期限) 255
二、王某故意傷害案(追訴時效延長) 258
三、高某偷稅案(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 261
第十五章 前科制度 264
一、張某盜竊、殺人案(前科報告制度) 264
二、陳某放火案(前科消滅制度) 265
第十六章 刑法與單行刑法的銜接 268
一、文某騙購外匯案(刑法與被廢止的單行刑法的銜接) 268
二、關某偷稅案(刑法與被保留的單行刑法的銜接) 270
主要參考書目 273
展開全部
刑法總則案例分析 作者簡介
黃京平,教授,法學博士。刑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犯罪學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